一日与一个不冷不热的好友聊天,朋友冷不丁突然问了一句:“你最喜欢哪部电影啊?”我愣了一下,开始在大脑中仔细搜索起来,也想到了几部不错的片子,然而心里却是十分清楚当时的感觉早已是找不到了的,因此“最喜欢”三个字自然也是称不上的。内心顿觉惊愕,自诩为文字青年的我也是看过了各种类型的电影,无论是王家卫的小众的都市情感故事还是乱世佳人等经典都是有所涉猎,而今却是怎么也找不出一部配得上“最喜欢”这三个字的电影。
“最喜欢”好像悄悄离开了我好久好久,书、水果、衣服、就连姑娘我都找不到“最喜欢”的一个了。我陷入恐慌中,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它们什么时候离开的?我怎么都看不见?现在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吃的菜是妈妈炒的土豆丝,最喜欢的奥特曼是雷欧,最喜欢的课是体育课,最喜欢的女孩是班上那个扎着辫子很文静的女同学……那个时候明明是有那么多的“最喜欢”。
我想改变可能是从学习辩证法开始的,老师说这世界的万物你都要辩证的看待,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后来我也发现确实是这样,就像某位诗人说过的,只要你用心去找,总能在所有的美好中找到残缺。最爱的母亲可能会误解你,最懂你的朋友可能也会拒绝你,最喜欢的姑娘可能不愿对你敞开爱的窗。所以这世界可能就如老子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想和,前后相随”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如果这样想起来“最喜欢”仿佛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就这样把“最喜欢”一天天杀死掉了。
然而杀死了“最喜欢”的我,成熟了的我,并不快乐。这世界那么多成熟的人,丢掉了“最喜欢”的我究竟又是谁?小时候妈妈总是喜欢问我:“你最喜欢谁啊?”“我当然最喜欢爸爸和妈妈啊。”“要是只能选一个呢?”“还是爸爸和妈妈啊”“怎么可能,总有一个是最喜欢的啊”老妈满脸无奈地说。我知道她是在考验我,明明那时心里是有答案的,却总是选择逃避。发现了更宽广的世界,内心却再也无法停留在一处,外面的世界很多彩,内心却很苍白。
一条河是奔流不息的,然而每一个瞬间的每一朵水花是静止的,都有自己的位置。心亦当如此,才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