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手的易用性一直是考量手机整体用户体验的标准之一,iPhone屏幕在3.5寸时期风光无限,即使按钮和返回键都在屏幕右上端,场景下大部分人凭借大拇指可以 轻松完成点按操作,3.5寸也被当成单手操作的黄金尺寸,可这一切在iPhone6发布之后晚节不保,只好凭借“悬停”和一定幅度的引入滑动手势来辅助操作。(以下称SmartisanT2为T2,把可悬停的iPhone称为iPhone)
与iOS操作逻辑不同的是,多数安卓手机是用back键+滑动操作的方式来弥补屏幕尺寸过大带来单手操作不便的问题,但滑动操作不规范的滥用是有隐患的, 例如滑动手势在一个app里面可能有四种功能:切换内容,切换分组,返回上一层,调出删除或是其他功能,这时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今天想主观比较一下T2和iPhone在屏幕悬停功能上的易用性,两者相同的地方有两点:
1用户触发屏幕悬停,发生点按后弹回。
2当一段时间内没有对屏幕发生操作,悬停的画面会自动弹回。
两者不同的地方:
T2借助手指大面积接触屏幕,向下滑动的操作手势触发悬停。
iPhone6连续轻击(非按下)两次home键来触发屏幕悬停。
在我看来,正是两款手机的悬停触发条件给用户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用户体验:
T2 的下拉悬停功能是高级的隐藏功能,是用户需要一点学习成本才能熟练使用的,所以这里官方是默认关闭的。首先“下拉悬停”,这个名字就足够直观,对应的操作方式是:手指贴一块肉上去然后向下一拉拽,屏幕就落下来给你按。稍微熟悉一下就会非常顺手,而从代码角度看用户只是输入了一个指令,系统做出了相应的反馈而已,但这个设计的好处就是加入了情感并且符合真实世界的规则,几乎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屏幕是被自己的手指“拽”了下来。下拉悬停本来是应对大屏手机易用性的妥协方案,T2用带有情感化设计的方式让用户更直接的参与到系统操作中,平衡了大屏手机在单手使用中的不适感。
iPhone6的悬停功能并没有被隐藏起来,导致前期很多用户并不知道这个功能,第一次被触发之后还曾经在百度贴吧里被用户认为是bug。由此看来这个功能是需要被学习和给予适当解释的,一向界面友好的iPhone也没有足够注意这个问题。再说触发机制,连续轻击两下home键属于生造手势,即使是在PC时代鼠标双击目标, 对应的也是打开文件等操作,与现实世界更无关联。双击这个操作并不难学,但用户更多的体验到是自己在命令手机,并非直接操控手机。
所以我认为T2的悬停功能更人性化,在易用性方面更优秀。这让我想起深泽直人设计的MUJICD播放器,就是长得像风扇一样的壁挂式播放器,手扯一下线,音乐就开始播放。第二代的播放器加入了更方便的蓝牙,但市场效果反而没有那么热烈了,其原因我认为就是无线蓝牙功能省去了用户手动拉扯线的操作,用户再也体会不到那种打开风扇样子的机器可以传出音乐的玄妙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