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并没有谁比谁重要。教学能力是本,这是硬本领,而组织能力是方法,必须有合适的方法才能把自己的一身本事传授给学生。但若要做好课堂组织,就必须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才能设计出真正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如果不能深入了解所教授学生特点,深入学生内心,何谈教学?
在天涯论坛上有一个讨论小组,叫“家长皆祸害”,有超过10万成员。当家长付出时间和金钱,以及深深的感情,结果却换来孩子的叛逆和不理解,甚至被当做祸害?在伤心之余,我们如何避免这种悲剧不停的重演?
一:学生的叛逆期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 “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摘自百度)
叛逆期应该是正常出现的,是人生长中的一个必要阶段,不必要因为孩子的反常表现而有额外的担心和心理负担。叛逆期有很多种表现,不同孩子叛逆期出现时间不一,表现情况也不一,甚至有孩子无缝连接,几乎没有经过叛逆期这一阶段。出现叛逆期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孩子总会长大。人体发育最快两个阶段,一个是从胚胎到3,4岁,第二就是所谓的青春期,表现较为激烈,称为叛逆期。这段时间因为身体和精神的急速发育,评价机制从他人评价到自我评价的转换,等等为题导致敏感易怒,表现激进。
二:家长应对方式
正视叛逆期问题,它很普遍,并不需要视之为洪水猛兽。所以当孩子出现一些比较叛逆的行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切勿过度反应。过度反应会加强负强化。正面的强化比如鼓励,奖赏,表扬等措施。合理的正面强化在教育中多有使用,而针对孩子某些行为的批评,反而会强化孩子对于其不合理行为的印象,导致负面强化。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过度反应会让孩子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为什么要这么生气”。因此,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以及对非原则问题的一些冷处理,可以尽量避免负强化和矛盾激化。
第二,切勿道德绑架。这个年龄的孩子世界观远未成熟,既所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年龄。故而动辄把孩子的行为上升到道德高度,占据道德高地居高临下批评孩子,既不能够解决问题,又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事论事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切勿漠不关心。据个人观察,中国家长似乎更重视物质、金钱、成绩等等可以量化的标准,而对于孩子的内心建设与否毫不关心。在我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更关心的是成绩,排名,而对孩子的精神建设毫不在意。重视物质上的享受忽略精神上的提高,精神上的荒芜就会被各类杂草所填满。
第四,切勿高高在上。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如果仍然用对待当年小孩子的方法来对待他,显然不合适。若不给予足够的人格尊重,容易引起孩子的极大反感。中国多有包办一切的家长,实际上正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并且与家庭成员(尤其父母)多有矛盾,认为父母毁掉了自己的一生。显然,放下身段,尊重倾听孩子的意见,尤为关键。
三: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人格上尊重学生,我认为是最为重要的。中国从历史上缺乏尊重人格的概念。而这一代父母又在计划经济,在各种包办中成长起来,所以自然喜欢控制孩子的一切,而不管是否合适或者喜欢。学校为了维持规矩,也容易践踏学生的尊严。我们应该与学生交朋友,把他们当做人格上平等的人来对待。一旦学生感觉到他自己的意见受到了师长的尊重,自然能够听老师的话。但是要注意,学生其实是很敏感的,如果心里还是把学生当做小孩子来对待,但是又装作一副很尊重的样子,反而会造成不好的效果。当然,我们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帮助。不仅需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该作为学生心灵上的引路人。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