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听过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吧?同样,我们在哪儿迷失的就从哪儿找回来。
第一步
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是否有过彷徨?彷徨过后有的人选择随波逐流,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有的人选择停滞不前,就此萎靡不振;还有的人坚持做自己,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过着每一天。而你们属于上面那种呢?是三种兼有还是只有其中一种呢?
不过这都没关系,当我们意识到这些的时候说明我们已经在进步了。就连平时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都会迷路,在人生路上,迷几次路又何妨?找回迷失的我们第一步就是认清自己,知道自己是谁?听听内心的声音,会给我们更好的答案。
第二步
所谓的第一头衔、所谓的一夜暴富、所谓的买彩票中大奖等这些都是小概率。学过数学应该知道正态分布(正态曲线呈钟型,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曲线与横轴间的面积总等于1)。自然界存在“极端”,就好比地球只有南北两极。而以上所述的第一头衔、一夜暴富、买彩票中大奖等都是处于“极端”的。因为我们都是凡人,大部分处境都一样,与其坐等“极端”光顾,不如抓紧时间做好手头该做的事。
看古典老师《拆掉思维里的墙》后,明白了市面上所谓的成功学是禁不起考究的。很多所谓的成功学里面的成功人士是经过后期加工了的,与实际经历是有很大出入的。成功学的故事只是传奇,不是故事。如果我们要成功,既需要勇于坚持,也需要勇于放弃。坚持或放弃都是达到目标背后价值的手段,看清楚成功背后的东西才是最关键的。大部分的矛盾与冲突,就是因为在坚持自己的形式,而不是结果。佛教中间三毒之一“痴”,就是指这种执着于形式而不是结果的行为。
释迦牟尼放弃王位,坚持智慧;鲁迅放弃医学,坚持救国;李开复放弃法学,坚持做最好的自己。所以他们可以安然的放弃,投入更好的方式,他们知道自己坚持的是结果,放弃的是方式。
喜欢古典老师对成功的诠释:越走越近。成功不在乎你站的多高,而是你走的有多快。只要勇于承担可以承担的,就会越走越近,就是成功。
“当我们把成功定义放在外界,会把自己陷入一种不可控的焦虑,一种得到前恐惧、得到后空虚的生活当中。当我们把成功定义放在内心,你才能够真正获得可以掌控的幸福,获得那种贯彻始终的幸福生活”
所以找回迷失的我们在认清自己是谁后,才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分析,思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是从众还是做自己?怎样才是让自己既舒心又成功的方式?
从内心深处出发思考到的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面的成功,而不是任由所谓的“洗脑术”——成功学摆布。失败的经验千千万,成功的方式只有一个。所以我们要学的是失败的经验不是成功的方式。
面对我们周遭的定义结论,不能全盘接受,敢于质疑,理智的做出选择。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收获,一种成长,一种对自身的肯定。
第三步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最后放空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要背负任何包袱前行,那样不等到目的地就已经先让自己累死了。
以前我做什么事情都想着要有个万全的准备再开始。实际上,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如果中途有什么事情耽误了,我会特别懊恼,悔恨,自责。这样的结果只会让自己充满负能量,自怨自艾,延迟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周而复始,也逐渐沉沦,自我否定,从而一蹶不振。学会原谅自己,不要因为一次不如意,就毁掉之前所有的努力与成就。任何人都有个急事,突发事件要处理,学会预留出这些时间,给自己一个缓冲,也是给目标一个期限。晚上站在路灯下我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样的,夜晚独处时右手放在自己胸口,听听内心的声音: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想要怎样的生活?我缺乏什么?我该如何改变?
按着以上“三部曲”,不能说一定会找回迷失的我们,但可以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朝着自己期许的生活前进。起码是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不会受外界因素干扰,会一路前行,直达目的地。愿我们都能对号入座,看看在哪个环节出了差错,找回迷失的自己!
题外话:我是蝈蝈,以上见解和想法皆来源于古典老师《拆掉思维里的墙》的启发。仅代表个人意见,没有任何批判色彩,如有不同见解,欢迎一块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