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留守了很多年的大孩子,我觉得留守儿童只有在被时间和爱抛弃在外方面是一样的,其他方面的丰富和复杂性都不是一封信能涵盖的,再说,对爱的渴望如果被经年累月地拒之门外,一封信又怎能打开层层叠叠包裹的安全壳,满足安慰经历下的渴望、愤怒、压抑和疲惫的心呢?
我犹豫了很久,删来写去,但是我想,成功的道路各有不同,失败的经验却可借鉴,既然我们已经缺少什么,为了满足自己的心愿,已经别人更加辛苦艰难,那么,在这条路上,如果能少些跌跤,多些陪伴,也算有所助益吧。
第一个建议是在安全和课业有保障外,要尽量找小朋友玩,这个最简单的道理,但是有些孩子就不一定去做,但是,玩让人尽可能地愉悦轻松,最重要的是,它会让人减轻被家人之爱抛弃的负能量,减少误解。因为你和他人和世界建立了良好的新联系,你也容易对世界具有信心、更加乐观。对于沉静的孩子而言这是异常重要的,不管性格如何,人人都有社交需要。但是,如果被“被抛弃”的伤心覆盖,留守状态下一个人可能很难和自己内心的健康需求相遇。
社交需求的缺乏作用可能不会立即显现,但它后果是很严重的:就说我吧,我很难拥有同龄人一样多的同情心,同情心不够,同理心自然不够,于是人际交往能力的弱势开始潜滋暗长。
我当时为了打发时间,找到了读书的爱好,现在想来,留守儿童时期的读书状态也是一种独特的状态,你像是被时间抛弃,又像是处于时间之外,你因此拥有了一种特别的自由,尽管它灰暗、充满痛苦,但是另一方面,处于时间之外意味着不会被时间内的因素干扰,你因而拥有了无穷无尽的时间。那时的我常常一下午一下午地待在书店,看完一本又一本的书,时间漫无边际,所以对知识的消化理解也是,所以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常常说我知识基础扎实。我越读越快,越读越爱读,读书变成了我的一个爱好。学习也变好了。
这也是我想给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建议,留守的时间里看似孤独,可从另一个角度看,时间怎么用全由你掌控,又由于你被忽略,你拥有的时间数量的心理感觉是漫无边际的,你大可或从容或开心地寻找自己的爱好,又由于你是一个人,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比任何其他情况都要轻松,这是个巨大的优势,当你长大后浮躁迷茫时,你会明白我在说什么。
读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巨大的世界,我觉得读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发现了世界之奇妙:世界上有这么多有趣的事情!我也了解了很多知识,对于我来说,丰富的知识带来的是更加宽广的视野和不知不觉乐观起来的态度,这对于因缺乏家人关爱而愤愤不平郁郁寡欢的我来说,终于找到了心的平衡。
可是,长大后我才知道,心的平衡并不等于归宿,身为留守儿童,我们可能因为我们的安静经历多一些体验,但是亏欠的东西并不能通过这些爱好的替代物补回来,我们终究还是要自己面对当年那个留守小孩面对父母陪伴缺失的全部情感,如果需要改变,也需要自己一步步地走。
这是第三条建议:和父母缺失的情感联接还是需要你花时间经历来弥补的,它不能通过替代物偷换。但是亲爱的小孩,努力和父母建立起情感联系的人,并不只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