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匠人精神”被大提特提:
中国制造经过30年发展,从“世界工厂”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后却被打脸——我们的消费者漂洋过海去日本,将电饭锅、马桶盖购买一空;千里迢迢去德国,把成套成套的炊具搬回家!
同样的商品,产地不同,价格大相径庭!一样的马桶盖,只要印有“Made in Japan”,即便价格贵出100%,仍然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有人选择谴责国人“崇洋媚外”,其实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反思: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制造缺少——“匠人精神”!
什么是匠人精神?用日本人的话说是:追求自己手艺的进步,并对此持有自信,不因金钱和时间的制约做出妥协,只做自己能够认可的工作!
为什么中国制造缺少“匠人精神”?
有人把原因归结到民族问题。显然这是不合理的!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德国的“匠人精神”也就近100多年的事。19世纪70年代,德国制造还处于假冒伪劣横行的时代,“Made in Germany”是劣质山寨的代名词!
同是日耳曼民族,为什么那时的“德国制造”代表粗制滥造,现在却是顶级品质和“匠人精神”代名词?
真正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匠人体制,是匠人精神的前提!
日本:
日本的“匠人精神”,跟它一系列的环境和体制密不可分!
在教育上,日本的普通学校教育,虽不教给学生具体的职业技能,但却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对技术钻研的兴趣。
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远超大学生,甚至蓝领工人的收入也超过白领工人,这都使得蓝领工人有着不断钻研的动力!
在日本,如果你被称为匠人,这意味着你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只有一个行业内做到出类拔萃的人才能被称为匠人!
那些拥有传统手工艺技术的传人不仅受到社会各界尊重,而且经常见诸媒体。同时,由文部科学大臣指定的传承人,被称为“人间国宝”,会获得内阁大臣表彰和地方政府表彰,甚至被授勋,更是社会地位尊崇!
正是因为日本“匠人精神”的发扬光大,以至世界超过200年历史的企业,近一半都在日本,有3000家以上,为世界之最!
德国:
德国的匠人精神也是一套相应的措施及制度的产物!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也是德国制造的基础!
一个人从十几岁开始学手艺,学成后得到国家认可的学历,然后几十年如一日从事同一件工艺,精益求精,再将自己的技术一代代薪火相传!
工厂车间里,施工工地上,处处可见五六十岁还在兢兢业业的工人,这些人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一门手艺中甚至一个环节,他们的经验对于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是巨大的财富!
德国人认为一个专注的技能操作工人和科学家没什么两样,这无疑给予了匠人极高的社会地位!
一个著名的国外管理大师曾说过:德国制造的脊梁,不是大型跨国公司,而是隐身在德国乡间、却在本领域拥有世界第一称号的众多中小企业,他们是德国的“隐形冠军”!
这群“隐形冠军”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有非常优秀的手工艺传承,工人们具有令人尊敬的匠人精神!
人们常常用“严谨”“认真”等字眼形容德国人,认为这种性格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和家族企业。其实,德国人也是在“德国制造”的环境中被塑造!
中国:
在教育上,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功利性教育,我们给小孩灌输的是知识而不是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在文化上,“万般阶下囚,唯有读书高”,两千年前独尊儒术的中国文化就把劳动分出了贵贱上下,这种影响持续至今!缺乏尊重,工作不过是为了糊口,又有几个人会用心做出一件艺术品呢?
在商业上,中国大约是山寨能力最强的国家了,由于市场监管不严,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不时发生,产品做再好卖不出去有什么用呢?
同时在商品利润的分配上,流通环节拿走了大部分,原创者、厂家、生产者、研究者只分到可怜的一点点,严重的背离价值规律。长此以往,谁愿意沉下去费尽心力去原创、去创新、去研究?
所以有人曾说过:中国不是缺乏技术工人,也不是技不如人的问题,缺的是让这些人发挥聪明才智的机制!
让中国“匠人精神”回归
历史上,古代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匠人之国”、“匠品之国”!
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8世纪的2000多年,中国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产品输出国!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精美的产品是世界各国王宫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
中国书法、中国画、雕塑、手工艺术品至今仍是世界博物馆们引以为傲的镇馆宝藏,不断刷新全球拍卖记录!
《梦溪笔谈》、《天工开物》、鲁班技艺,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无数,他们的思想和匠品,一直都在影响着世界!
过去,中国曾是“匠人精神”的发源地!
今天,中国需要“匠人精神”的回归!
未来,期待中国 “匠人精神”重新闪耀世界!
所以,先有“匠人体制”,再有“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