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成熟”之前,先谈谈两个跟心理学相关的概念“光环效应”和“期望值管理”。
光环效应
什么是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Halo Effect)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以点概面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
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
和光环效应相反的是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 ---《百度百科》
阐述“光环效应”的一一些例子
一.
所罗门·阿希(Solomon Asch)的一个实验堪称心理学实验中不朽的经典。他对两个人进行了描述,并要求其他人对这两人的个性进行评论。你认为艾伦和本这两人怎么样?
艾伦:聪明—勤奋—冲动—爱挑剔—固执—忌妒心强
本:忌妒心强—固执—爱挑剔—冲动—勤奋—聪明
如果你像我们一样,你就会更喜欢艾伦一些。前几条列出的性格特征会改变后面出现的特征的含义。我们认为聪明人有理由固执,并且还会尊重他这一点。然而,一个忌妒心强又固执的人如果还很聪明的话,他身上就带有一些危险性。
光环效应也可以化解歧义:如同“bank”这个单词一样,“固执”这个形容词也是有歧义的,但将它放在一定情境中歧义便会被化解。---《思考,快与慢》
二.
尽管我们知道人不可貌相,但长相的确影响着我们。长相吸引力对人们第一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且先不管对错,我们倾向于外貌俊美的人更讨人喜欢,更好相处(Brewer & Archer,2007)。 --《亲密关系》
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光环效应?
可以先从一个角度去理解:大多数人是趋利避害,在思维上爱偷懒的。
以偏概全是一种常见的逻辑错误,但是我们很容易去犯,也就是习惯于从片面的角度去下结论。
即在比较少信息量的角度上去做出判断,在概率上来讲,这个判断准确性并不高。
但是我们为什么偏偏热衷于此?原因之一:一般人在进行思维的时候,在思维上爱偷懒。
可能这也是我们未经严谨的逻辑训练的前提下,容易养成的不精致的思维习惯。
另一个角度去看,我们日常需要处理事物太多,这是一条思维捷径。
在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需要接触的陌生人太多了,需要迅速作出的判断太多了。我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决定我们要不要继续跟这个人做朋友。而这时间的限制,导致我们容易作出以偏概全的判断。
这是遇到陌生人的日常,但是如果对方是我们心上人,我们可能更愿意花更多精力去了解对方,希望有更长的时间维度和更多的信息量,从而能去更加了解一个人。
这个时候估计我们就不会偷懒了吧~哈哈哈。
除非双方都很寂寞。
产生在爱情这件事上一无可学这一看法的第三个错误是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
如果我们用falling in love和being in love这两个英文搭配也许就能更清楚地区分这两个概念。
两个迄今为止同我们一样是相互陌生的人,当他们突然决定拆除使他俩分隔的那堵高墙,相许对方,融为一体时,他俩相结合的一刹那就成为最幸福、最激动人心的经历。
这一经历对那些迄今为止没有享受过爱情的孤独者来说就更显美好和不可思议。
这种男女之间突如其发的奇迹般的亲密之所以容易发生,往往是同性的吸引力和性结合密切相关或者恰恰是由此而引起的。
但这种类型的爱情就其本质来说不可能持久。
这两个人虽然熟谙对方,但他俩之间的信任会越来越失去其奇迹般的特点,一直到隔坤、失望和无聊把一息尚存的魅力都抹掉为止。
当然一开始双方都不会想到这点。
事实是:人们往往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地寂寞。 ---《爱的艺术》
期望值管理
先说第一个,期望值管理能力 影视剧中往往有这样的观感:一个地痞或者土匪,平日无恶不作。到了最后一集,哎,这货突然抗日了,例如《大宅门》里的三爷。这时候观众对其好感度会突然爆棚,甚至超过许多没有爆点的正面角色,前几十集的劣迹简直一笔勾销。这就是期望值在前期被编剧压低之后的福利。
先记住一个公式:
我们刚进入一个团队时,如果一开始就大招尽出,会导致周围人和领导对你的期望值不断升高。最后总会又一次你满足不了对方的要求,这时候对你的负面评价也会随着而起,甚至会低过一直表现平平的同仁。有人将其总结为“不胜任陷阱”,因为在一个上升通道中,只要达到了上层的期望,就会被继续提拔,直到提拔到一个你不能胜任的岗位,让所有人失望,这个升迁过程才会结束。
这一点在情场上也依然适用,你会发现浪子回头会获得相当的赞美,许多女人甚至可以不计较你之前是个多么烂的人。但老实巴交的“好好男人”一旦被抓到一次不老实就立刻被打入“渣男”的行列再也不得翻身。娱乐圈这样的例子去年今年都有,不用我再赘述。
这就需要我们对别人对我们的期望值进行有效管理。比较常见的手段是憋大招,有一些在对方期待之外的东西不到关键时刻不能随便拿出来用。
但周围人也不是傻瓜,次数多了,别人都会倾向于相信你藏着一手,例如学生时代哪些永远叫嚷着这次考砸了的第一名们,信誉早已破产,其他人对其期望值仍然在持续上升,这时候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要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周围人对你的期望值,需要做到真正有迹可循,并在所有非必要的时刻压抑自己的表现欲与虚荣心。 ---知乎“肥肥猫”
真正的成熟:
光环效应和期望值管理算是一种善用心理学的技巧,是术,一定程度上是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的。
但是能想在所有非必要的时刻压抑自己的表现欲与虚荣心,这还是需要一定境界的,即道层面上的。
就像余秋雨文字中的“成熟”,便是达到了一定的境界。LIKE IT~
余秋雨: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圆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现在生活各自独立,万象共存。
东家的柳树矮一点儿,不必向路人解释本来有长高的可能,西家的槐树高一点儿,也不必向邻居说明自己并没有独占风水的企图。
做一件新事,大家立即理解,那就不是新事;出一个高招,大家又立刻理解,那也不是高招。
没有争议的行为,肯定不是创造,没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不是创造者。
任何真正的创造者都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的挑战。
如果眼巴巴地指望众人理解,创造的纯粹性必然会大大降低,平庸正在前面招手。
回想一下,我们一生所做的比较像样的大事,连父母也未必能深刻理解。
父母缔造了我们却理解不了我们,这便是进化。
人生不光要做加法,在人际交往中,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我们周围很多人,实在是被越积越后的人际关系脂肪层都塞住了,大家都能听到他们既满足有疲惫的喘息声。
向往峰颠,向往高度,结果峰颠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
不能横行,只能直走,只享一时俯视之乐,怎可长久驻足安坐?上已无路,下又艰难,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与惶恐。
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
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构成了自我嘲弄。
我已看出了它的饥谑,于是急急地来试探下山的陡坡,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什么,上了高峰抓住不了什么。
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
最后的话
共勉,希望你我都能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人。
就像民国酱一样。
参考list:
《思考,快与慢》
《爱的艺术》
《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