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间确实不断的在我们脸上雕琢着属于它的艺术品,曾经清冷、俊秀的面庞不知何时添增几处皱纹,乌黑的秀发下隐藏了少许不安分的银色发丝,争先恐后地向外发散。
多数人起先是不承认的,拼了命的去遮挡。怎奈,再好的伪装也抵挡不住时间的催化。于是,我们才真正的意识到,老了!
身材的走样、面容的苍老、岁月在无时无刻不摧残着我们的形貌,但唯一摧残不了的就是骨子里的那份优雅、那份温柔、那份博学多识,任它斗转星移、任它白驹过隙。
2
“岁月从不败美人”这句话放在陈冲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陈冲,如今已年近花甲,岁月对她很宽容,并没有在她脸上镌刻太多痕迹。陈冲不是那种乍看便觉得是惊为天人的容貌,她的美是后知后觉的,看了便过目不忘,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都极具风情。
对于年轻观众来说,陈冲的名字可能有些陌生,时间拉回到1980年,19岁的陈冲凭借电影《小花》摘得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一战成名,一时风头无两。然而,盛名带给她的并不是春风得意,更多的是困惑。于是,陈冲做出了一个异于常人的决定,远赴美国留学。
作为一个20岁刚出头的女孩来说,只身前往大洋彼岸,褪去昔日的光环,一切从头开始,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留学期间也是几尽坎坷,为了生活,她在餐厅洗过盘子、做过图书管理员,而对于她来说最大的困难莫过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选择。
陈冲也曾想要放弃演员这个职业,那个年代,华人在好莱坞想要有一番作为异常艰难,在命运的兜兜转转下,最终她还是选择做一名演员,或许她天生就是做演员的料。而命运也再次垂青了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女人。
1987年陈冲参演了由意大利导演贝尔纳多.贝托鲁奇指导的《末代皇帝》并在其中饰演女主角婉容,搭档是尊龙,这部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举拿下了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九项大奖,陈冲名气跃升,片约不断。
在拍摄影片之余,陈冲也在不断地学习电影制作,近些年从幕前慢慢转战到幕后,路仿佛也变宽了。纵观陈冲四十多年的演艺生涯,台前幕后的精雕细琢,作为女演员,这么长的时间跨度是非常难得的,那岁月对于陈冲意味着什么呢?
许之远采访陈冲问了这个问题,陈冲的回答是温和的,但眼里却满是坚毅。
洗尽铅华,留下的皆是平凡……
3
与陈冲相比,张艾嘉身上仿佛多了些文青气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有相似之处,但她们又有天壤之别,作为女文青的鼻祖,张艾嘉才貌并重、身兼数职演员、导演、歌手、编剧,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现年66岁的张艾嘉依然活跃在荧前幕后,岁月虽说在她脸上留下一些痕迹,但她骨子里的那份优雅、骄傲、才气是岁月消磨不掉的。
张艾嘉中学时便被母亲送去美国念书,在文化冲击之间,她吸收了美国最争议的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回国之后,游走在香港、台湾的娱乐工业体系里。1972年,19岁的张艾嘉赴香港发展,并签约嘉禾公司,同年,参演首部电影《龙虎金刚》。
蛰伏数年,凭借《我的爷爷》拿下第18届金马奖影后,而我认为她的演绎巅峰发生在《阿郎的故事》这部电影,这也是她后来演艺生涯的定型之作,“文艺电影”。当然,张艾嘉确实很适合出演文艺片,她符合文艺片所要求女演员的所有特征,这不算是过誉。
66岁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然是颟顸之年,但对于张艾嘉来说这只是起点,而岁月对于张艾嘉意味着在路上。
写到这,我似乎明白些什么,陈冲和张艾嘉在大众眼里是标杆式优秀女性,她们完全杂糅了东西方文化并极具张力,这种张力不仅仅在戏剧表演中可以收放自如,生活中亦是如此。
她们相似,对待事物、人有思考、有深度,执着不表露,言之有物而不过分沉重。
她们不同,对岁月的蹉跎都有各自的理解,对待世界都抱有自己的态度(理性、热爱),这缘于根植在他们骨子里的温柔、坚韧和智慧。
岁月无情,但它从不败内心丰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