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品玉
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从事党史工作,初无感觉,后来慢慢入门,有了兴趣,且视为职守。一名合格的党史工作者,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熟悉既有史料,二是熟悉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同志,哪一位同志有什么经历、了解什么事,要心中有数。这是最基本的,这样,工作才会得心就手。我在工作过程中认识了徐耀良先生,并且熟悉起来,时不时向他请教。徐耀良先生虽不是专业的党史工作者,但对党史特别是对横泾、唐市地区的党史了解之深胜之于我。市委党史办掌握、了解全市面上的情况,这其中也涉及各镇的革命斗争活动,但不是很细,徐耀良先生掌握得比我们多。徐耀良先生笔耕不缀,所出几本书都颇具影响,我手头上都放着,时常引用。《沙家浜演义》是徐耀良先生新出的一部书,拿到手后,我被其深深吸引,竟至不忍释卷,我认为这是徐耀良先生的巅峰之作。但凡著书立说,必有代表作,对徐耀良先生来说,《沙家浜演义》当之无愧。原因有三:其一、《沙家浜演义》继承了章回小说这一中国文学样式的传统,严格遵循了章回小说的规范,虽然通篇是白话文,但每回都有回目,书前有绣像。回目语言精炼,概括得当,琅琅上口,足见徐耀良先生有很好的文字功底和文学修养。
其二,《沙家浜演义》反映了常熟整个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活动,从大革命时期直至常熟解放。虽然抗日战争时期常熟的革命斗争开展得更广泛深入,影响也是最大的,但前后有联系,土地革命时期的石楚材对唐市、横泾地区的革命斗争有开辟之功,他离开横泾后在江阴、常熟各地进行革命活动,不能不写。
从空间上立足常熟,放眼东路,兼顾横泾、唐市。1990年5月叶飞副委员长战地重游,为芦荡乡(1992年3月改为沙家浜镇)题词:“沙家浜的意义在于在沪宁铁路武进以东,直到上海地区(即江南东路)……”《沙家浜演义》没有局限于沙家浜镇行政区域,这是正确的,因为如叶飞副委员长所题,“沙家浜”代表了苏常太甚至整个东路地区,《沙家浜演义》在空间上的定位与叶飞副委员长题词契合,因而是完整的。
就题材而言,《沙家浜演义》囊括了这一地区几乎所有重要的革命斗争活动、代表性的人物、重要的战斗、关键的节点。人物如石楚材、陈毅、叶飞、刘飞、杨浩庐、夏光、谭震林、翁迪民、任天石、薛惠民及反面人物胡肇汉,事件如日军侵入、民抗成立、陈毅部署东进、袭击虹桥机场、顾山战斗、新江抗成立、后方医院遭袭、阳沟溇之战、环段之战、八字桥之战、反“清乡”、朱英三塘址遇险等。前文说到徐耀良先生熟悉横泾、唐市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徐耀良先生谙熟常熟甚至东路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
可以说,相比党史著作,《沙家浜演义》是常熟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另外一种表述方式,只是缺少了党的建设、政权建设以及财经工作、文化、统战工作等。但《沙家浜演义》军事斗争的内容更多,情节更细,也更具可读性。
其三,《沙家浜演义》字字真实,于史有据。本书没有走一般演义的路子,虚构情节,甚至演绎的成分也很少。对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国人耳熟能详,都知道诸葛亮充满智慧、潇洒飘逸,有名士风度,周瑜嫉贤妒能、气量狭小,被诸葛亮气死,此大谬不然,历史上的周瑜并非如此,否则怎能担任统率吴国千军万马的大都督呢?倒是张昭因其性格而没能成为东吴文臣之首的丞相,周瑜之死缘于身体状况。因《三国演义》,周瑜的形象被扭曲和误导了。当下有些影视剧为了收视率,胡编乱造,歪曲历史,误导观众,很不应该。对于涉及由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历史的作品,容不得戏说,必须严肃对待。《沙家浜演义》忠于历史,徐耀良先生是有责任感的。
《沙家浜演义》是一部反映常熟地区革命斗争历史的精品力作。在我的工作之中,时常有外地的媒体人、作者前来了解常熟的革命斗争历史,我带他们去一些遗址拍摄,采访相关的同志,并提供史料。有一次,由北京来的同志要常熟抗日斗争的史料,我马上想到《沙家浜演义》,虽手头仅有一册,但仍慷慨相送,我认为他有了这本书足矣。
注:作者系常熟市资深党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