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式唠嗑体2019-111
有2本想看的书遍寻不见,俺决定暂时放弃,先翻别的。
这几天虽然没有特别安排,但事情不少。不少经历都让俺颇有感触,到了要写的时候,反倒因为太多,不晓得如何做取舍,到点只好随便拎起一件了事。
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发生,事情很多、事情极少的时候,常常不晓得写啥。如果说生活也有黄金分割,那么,对我自己而言,确实半满多一点儿的状态是最享受和思绪最多的时候。
太满,没有时间思考
太少,精力耗在懊恼
也不是所有的时间都会懊恼。刚开始不做运营的时候,俺补了好久的觉,赶脚把之前欠下的债都补齐了。前两天见到决策组的几位朋友,都说俺的气色比原来好了很多。
睡饱觉,是美容之必备良药。
可能是因为精神好,今天下午骑车去图书馆的时候,边骑边听混大善友教授讲《认知升级之第一性原理》,之前自动忽略的一句话入了耳:
你对任何一个知识的掌握,如果不能追到一,就永远是现象层面上人为的分堆而已。只有找到了那个一,就是穿透了现象,找到下面的根本,你才可以说,在这个学科、这个领域里边你找到的那个理论、那个思维模型是你可信赖的思维模型。
作为一个自诩总结能力还不错的人,想到要对学过的东西总结一个“一”,还是挺头大的。也因为如此,一直用《重要的事情说三点》里面的方法,去尝试分堆总结,而非提炼简洁的“一”。
一是什么?
对个人来说,是价值观、使命感。
是无论克服多少困难都不忘去坚守的东西,这“一”,也可能是当初好奇的一个问题、一片星空。
有人问我,你怎么能够坚持一直写作和分享?用一句郑智化的《别哭,我最爱的人》里的歌词来酸一把:
是否记得我骄傲的说,这世界我曾经来过
不要告诉我永恒是什么;我在最灿烂的瞬间毁灭
文字能够证明我们来过,即便只有一个人看了有收获和感触,就够了。
NHK有个纪录片,叫《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片中的主人公佐佐木在父母离世后,靠着父亲的退休金10万日元/月(约合人民币6000元)过活,有一天,父亲留下来的鹦鹉也没了以后,他说了一段让我想了很久的话:
“我现在光是活下去就已经用尽力气,找不到改变现状的办法。
怎么活下去,目标是什么?
没有。
找不到。就是这种状态。
我在这个社会中,就像透明人一样。在于不在,都没什么区别。那么,是不是已经消失一半了呢?”
看着他走在公园里,旁边的樱花树下,一家家的人坐在野餐垫上赏花,他就这么走过去,手里提着个白色塑料袋,上身穿着白衣服,背影一点点地消失,。
那感觉……不晓得该说什么。
皮克斯出过一部关于死亡的动画片《寻梦环游记》,有个剧情设置很让人伤感,“如果在别人的记忆里消失,那么,灵魂也就消失了。”
骑车的时候,想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不禁想,灵魂会思考吗?还是像癌细胞一样必须依附于实体?像卫斯理的小说《木炭》里的那个灵魂,像《人间世:抗癌之路 | 大学教师“洗脑”癌细胞》中,主人公万般无奈下“对话”癌细胞:
我死了你也活不了……
那一时某一刻,看过的N多生命相关的材料就会不受控制地冒出来。
《小伤疤》
《当呼吸化为空气》
《西藏生死书》
《耶鲁大学公开课 | 哲学:死亡》
……
如果需要,这个书单,还可以拉的很长。不是悲观,只是看到别人的经历,会反思有没有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
有些事情,改变不了,但我们永远可以改变自己对待它们的心态。
比方说,看看费曼的自传《别逗了,费曼先生》;又或者,参考《即兴的智慧》学着对周围的人说“yes,and”。
晚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