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为什么会觉得不能穷太久?
从马斯洛的人的五种需求层次的来讲,一个人首先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生理包括呼吸,水,睡眠,食物,性等等,这一需求目前来讲只有在极贫困落后的国家才可能会有这种需求的不满足。
其次来讲就是安全需求,他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责保障,家庭安全等等,那么此时我所讲的穷,就在资源所有性与财产所有性里面。
然后第三层需求社交需求包括爱情友情性亲密、第四层尊重需求包括自我尊重,信心,尊重,对他人尊重以及被他人尊重等,最后一层自我实现需求包括: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与接受现实能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也许可能存在着跳跃性需求的追求,比如有人在很落魄的时候,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依然还有崇高的梦想。这种情况是有的,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每个人的需求都是呈现阶梯式的向上发展的,假设有跳跃性需求的情况出现,那么此人也应该在尽快短的时间,把前面一些阶段的需求弥补到正常水平,最起码有最低限度的满足。否则你要求一个长期维持在生存水平线上的人去非常富有创造性保持高洁的情操与追求是很难的。
肚子都填不饱,你跟人家谈理想谈追求?
这就是我说的不能穷太久的原因。为什么呢?贫穷属于资源与财产这一类属,也就是安全需求这个行列,而此时有人的精神与情感上有了高一层级的追求,比如说有了更多对友谊爱情亲情的要求,有了对自我尊重与信心的想法,有了更高一步的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等等,你可能想这些东西一定是建立在不能穷的基础之上吗?你还别说,还真的是的。为什么古人常说贫穷夫妻百事哀,子欲养欲孝顺但是没有钱依然让年迈的双亲去打拼,想请很好的朋友去吃饭,跟优秀的人一起玩,朋友有难予以帮手,都需要钱,。尊重与信心首先要看着有信心,值得被尊重,从哪里看?从外表看。怎么看?看穿着,穿着不说奢侈怎么说得得体,得体就是质量的保证,质量就是钱的堆积。 最后什么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啊等等这些都是在你不用为生活长期奔波有钱有闲的主儿才能去花时间精力弄的玩意儿......那你说要不要钱,要的。能不能穷太久?并不能。
说这些太笼统了,讲个我个人实际的案例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运气还不错,所以工资待遇都还不错,给到亲人朋友的都很慷慨,自己也有钱有闲大家都其乐融融。后来投资失败分文不剩了,注意哈这个时候不是说我亲人朋友怎么众叛亲离啊等等,他们并没有,但我自己随着一年年穷下去变化了:首先体现在给父母买礼物的时候考量了买还是不买?怎么样划算而不是怎么样他们更高兴....跟朋友吃饭面对一些小算盘精的主也不愿意再无私奉献了,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了....这些不要命,我亲人都很体谅我,不给爱占便宜的主无私奉献也是改了傻缺的毛病,但更要命的是:我对金钱的关注比对其他事情的关注更多,这就意味着在很多事情的选择上过于关注经济上的考量而导致整个人的格局都在这种穷酸气当中越养越小【虽然本身没有什么大格局哈】
举两个鲜明的例子,一是我跟我表妹住在一块儿,以前我很多事情上总是想着照顾一下她,她比我小,特别是经济上的。但是随着穷的时间久,她人也过于自觉,事实上很多事情上都是我宰依靠着她,虽然都是小账,但是长此以往下去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依赖:为什么这儿讲呢?我们老家有句话说:斗米养恩,担米养仇,人在不知不觉当中如果习惯一个人的帮助而不清醒过来的时候,那么在有一天这个人突然撤回帮助的话,还能否维持好平常心很难讲的,这是很玄妙的心理变化,人性随着环境是会有不同程度的未知发展的。第二个例子:以前有个朋友来看我,那时候正是还信用卡揭不开锅的时候,他们来了我要招待,无奈只有刷信用卡,虽然欢喜朋友的到来,但是对经济上的支出还是表示有忧虑的,只是没有办法啊这些朋友对我不错,平常也是大家互相帮衬着的关系还不错,但是不错的友情在面临着节假日的高消费面前,我的心里第一次起了权衡嘀咕,这种心情很复杂......没有想到在朋友要走的时候,给我转了一笔钱,这笔钱比起他们的消费是绰绰有余的,我可以选择领也可以选择不领,让我惊讶的是我心理脑海中占据比例比较大的竟然是领了这笔钱,反正对于他们也不差这一点点,没关系的,我现在正是困难的时候......------这种想法让我深深了打了个冷颤-----那一刻感觉被现实狠狠的甩了一巴掌:一个人可以通过贫穷一下磨练出很多优秀的品质以至于不再这么猖狂,但是如果因为贫穷太久把自己做人交友的原则都丢弃了,把整个人养成一个占小便宜,目光短浅,耍小聪明当别人是傻子的人格,那真是亏了大了去了。
不能穷太久,穷得格局都没了,人生基本也就没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