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我经常会想自己的退休生活该如何度过。
01
这么讲,有两个原因:
一是我确实有退休的打算。
虽然我还很年轻,但是工作了二十年,觉得有点厌倦了现在生活。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为什么要选择退休 ? 答案说出来有点幼稚——
前20年听父母的、老师的,做个好孩子、好学生;快要过去的20年,听老板的、别人的,做个好员工。
这40年,我只是偶尔做自己。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理想情况80+岁,不幸的话也许60岁就game over。
所以,我越来越希望自己的下一个20年能听自己的。
正如老外经常讲的那句话:follow your heart。
二是退休并非结束,而是换种活法。
作为一个十多年前从外地来沪,没有多大关系、靠山和传承的人,能做到在上海安居乐业,是我自己没想到的。
年轻时没有自己的家,看着夜晚他人屋子里透出的灯光,好没有归属感。
然而,这么多年的努力加一点运气,我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并逐渐明白一个道理:生活不是简单的加法,光靠朝九晚五的工作无法提升生活质量,必须用乘法。
上周,我和一位友人共餐午餐,谈到他的小孩现在美国攻读电影专业,他说:虽然小孩没有选择他期望的金融行业,但电影专业也不错。未来的发展趋势,靠天天上班没有用,每年集中做几件大事,成长和收获受用好几年。
周六上海大雨,我选择打车出行。开车的师傅颇有些阅历。聊天得知,他去年生意失败负债,被迫做滴滴司机补贴收入。快到目的地时,他无意中讲了一句话:做出租车司机靠时间换钱,无法形成累积效应。
他们的观点也是我现在就考虑如何安排退休生活的缘故。
02
我的父母双双退休后跟随我在上海居住,顺便帮着照顾小孩。知道我比较忙,他们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有什么事让他们来”。
原先,我对让父母做事的想法比较抗拒。觉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应该是跟着我来上海安享时光的,什么事我都交给他们干怎么行。
但是有一次,我偶然发现:他们之所以主动承担家务杂事,是被闲得无聊逼出来的。
我的原生家庭没有喝酒、打麻将、跳广场舞等习惯。父母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看电视、四处旅游和收拾家务。
为了不让他们感觉到寂寞,我转变思路,经常交办一些他们能做的事,这样我既可以放心地工作,他们也有事做。
前年春节,我利用全家人聚餐时定下规矩,每年双方父母必须出门旅游至少两次,一次国内,一次国外,费用我来出。
想法是好的,但我还是发现两个问题:
1、再好的旅游景点,出门久了,就想回家。尽管一年2次旅游似乎已经很好,事实是就算一年10次旅游也无法解决一个人对家的思念。
2、退休的人时间富余到让年轻人羡慕,可事情的另一面是有1件事可以干一天,有10件事还是干一天。说白了,退休的人会用拖延来填补空虚的时间。
所以我现在非常能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老年人天天打麻将、跳广场舞,都是为了能把富余的时间用掉。
每天如此,实则陷入一个怪圈——年轻时用时间换金钱,年老后用时间换空虚。
03
很多人会觉得退休生活就该这样呀,带带娃、溜溜鸟、打打牌、跳跳舞……
嗯,很多人觉得年轻的生活该是这样,每天按时上班、下班,甚至加班,没事情干的时候玩手机、上网、看碟、打游戏……
即使你没有我40岁前后退休的打算,可这样的生活和退休有何区别?
说白了,都是在混吃等死,只是形式和内容不一样罢了。
为了不负此生,让退休生活不再空虚寂寞冷,早做规划是值得的:
1、时间的管理。
这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年轻人拖延是为了逃避痛苦,年老人拖延是为了逃避闲得慌。
时间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我在《先学好这四样,然后才能按自己想要的方式成长》中早已谈到。
没有最重要的本钱——时间,其他事情都是空想。
因为你根本没有时间静下来思考和做事,疲于奔命,这与年龄无关。
2、健康的维持。
差不多从35岁开始,我明显感觉到身体状态没有以前好。虽然没有大碍,但是周围的同事在每年例行体检中发现的健康问题无疑对我敲响了警钟。
比如糖尿病、尿酸高、胆固醇高等都是到一定年龄凸显出来的症状。健康的饮食,充分的运动,良好的起居至少可以延缓甚至杜绝这些疾病的出现。
人只有生病的时候才体会到健康的可贵。
前文中我督促父母每年安排两次旅游,说白了这是一道能得出最大值的算术题。假如从退休开始出门旅游,每年至少两个地方,身体再好也不会超过30次出门游玩,想来真觉得可怕。
说到旅行,享受美食也很重要。中国人没有从小就保持牙齿健康的意识,动不动抽牙神经或拔牙,虽然只是一小块骨头,却是不可再生的器官。
我已在着手准备整牙,希望在退休数年后还能亲口咀嚼美食的滋味。
3、精神的愉悦。
时间的充沛和身体的健康是过好退休生活的基础。而提高退休生活的质量,保持精神层面的愉悦才是能否拔高的关键。
阅读和写作是首当其冲的选择。
阅读和写作都是在调动手、眼和脑三者的协调性,写作更能看清楚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其次,增加艺术的探寻培养创造力。
心理学上,心理的强大是专注。能专注地做一件事情,人的自性会得到更好的呈现。
无论音乐、书法还是绘画,选一样自己喜欢的。
昨夜跟一位朋友聊天,绘画是共同的爱好。虽然我们都号称在艺术的道路上是个半吊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需要探寻艺术之路。
我终于明白这几年的成长,物质的富足和精神的自信相辅相成,同时追随内心的想法,按自己的人生规划花钱和时间来学习思维导图、视觉记录和曼陀罗,它们都在唤醒我的艺术天赋。
当昨夜我花了一个小时完成曼陀罗时,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凭借幼年学过的一点素描基础,在画到10幅曼陀罗后,我逐渐对水彩和颜色的把控有了点心得。
当然,曼陀罗不是简单的艺术创作,而是心理的自我疗愈和呈现。关于它的心得,我会到某个阶段再详谈感受。
最后,不再用忙忙却碌碌来填充时间,而是在每年时间的长河中选取几个“点”,静下心来专注做事。
至于做什么,根据自己的喜好、专长和意愿决定。
举例前文友人的观点,深入研究某一领域的股票行情,每年做几个波段或抓住一次机会。
或者潜心构思和撰写引人入胜的剧本,一年只拍一部电影精品。
这么做,人生圆满。
尾声
当我落笔保存的时候,心里有很多不舒服,我知道本文其实没有写完。
因为涉及到一些个人隐私,我虽然心里已有较为详细的规划,却只能在公开网络上谈及时间、健康和艺术性拓展三方面的内容。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说得很轻松,毕竟社会普通民众还挣扎在每月的房租和温饱上。然而,正是因为我看到每日朝九晚五的生活并不能让我们过得富足和自由,才必须在战略层面上给自己定下“趁年轻,现在就考虑如何过退休生活”的计划。
这里有物质也有精神层面的准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不是一句空话,我有很切身的体会。
很多人忙活了一辈子,碌碌无为,物质基础没有打好,贫穷限制了想象力,退休后的生活只能用一个字“省”来代替。钱是节约下来了,都用来供养小孩,看病养命,买昂贵的保健品。却舍不得花钱体验新事物,更谈不上突破自己。于是看着周围人的退休是如何过的,自己也是依葫芦画瓢,毫无创意和想法。
小的时候糊涂,不懂事。等长大了,貌似懂事了,又觉得社会太现实,安于现状。等老了,再次回到糊涂的状态,混吃等死。
这样的生命过程,你愿意接受吗?
我知道你的答案肯定是不愿意。可是,很多人说是一套,做是另一套。我无法给予你我的方法,不仅仅是隐私,就算不是,也不见得在你身上有作用。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故事的版本就该不一样,但我希望我的,结局是一场压轴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