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佰草轩!从今天开始我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和研究黄元御的《四圣心源》。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黄元御的医学理论和学术思想?
我们先从了解黄元御的基本概况开始... ...。
黄元御(1705-1758)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医,乾隆皇帝曾亲书"妙悟岐黄"褒奖其学识,黄元御去世后,乾隆皇帝亲书"仁道药济"概括其一生。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黄药师"、"一代宗师",清军四川军医馆--久真堂的祖师爷。
黄元御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声望卓著,毕其一生,除了为广大民众行医治病外,便是从事医学理论著述,收获颇丰。在他行医历程的早期,在民间已享有“南藏北黄”的声誉;在医学理论著述方面,仅记于《清史稿》的就有医书11种,计 98 卷。其中《素灵微蕴》、《四圣心源》、《长沙药解》、《伤寒说意》、《玉楸药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四圣悬枢》,习称"黄氏医书八种",其中《四圣心源》为其代表作。此外,江南等地还流传有《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等医著。这些医著,解说前人之莫解,立其独见之明,名冠医林,影响深远。黄氏医书不仅在国内深受欢迎,而且已于清末传入日本、朝鲜及南洋各国。
史书资料关于黄元御的记载并不多,但我们通过可靠的史料记载和黄元御本人书中所记载的部分事实,基本上可以对黄元御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第一,黄元御是自学成才。黄元御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庭,黄氏世家是昌邑县的名门望族,黄元御是黄福的第十一代孙。黄福是明朝初年历官五朝的良臣,官至刑部、工部、户部尚书,正统元年,拜少保,进阶光禄大夫,封赠三代。黄福的思想和业绩对黄元御影响很大,年轻时就立志“精忠报国”而奋发读书,为他日后自学中医经典理论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有史料记载,在黄元御三十岁的时候,因读书用功过度,致使左眼红肿发病,不幸的是没有碰上一个好大夫,后经庸医误治,数年后左眼失明,从此仕途之路被完全断送。尽管在身体和心理上受到严重打击,但黄元御并没有就此自暴自弃,在昌邑县当地一位名医刘太吉的帮助下,黄元御从三十岁开始自学中医典籍,不分昼夜研读张仲景的《伤寒论》,看不懂时就参阅历代各家关于《伤寒论》注释,前后参阅了数十近百种各类书籍,按黄元御的说法“纵观近古伤寒之家数十百种,岁历三秋,犹尔茫若,仰钻莫从”,“杜门谢客,罄心渺虑,思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之道,三载而悟”。
黄元御自学成才,而且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对当下立志学习中医特别是自学中医的网友树立了标杆,历史上还有很多医之大家都是自学成才,当然,自学中医仍会涉及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在以后的讲座中,我们会一一展开讨论。
第二,黄元御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从有限的历史资料中,我们就能够看到黄元御临床治病的风格:胸有成竹、条理清晰、辨证有据、用药精确,常常能够“覆杯而愈”。这主要源于黄元御所具备的扎实的理论根基和正确的辨证方法,例如:1750年(乾隆十五年)黄元御为乾隆皇帝诊病,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个民间医生被推荐为皇帝诊病是一件风险极大的差事,皇帝不会给你试药的机会,更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所以单凭丰富的临床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没有扎实的理论根基和对病情的准确把握,谁也不敢轻易下手。书上记载的某些细节尽管具有“传说”的成分,但从结果来看,黄元御确实做到了“举重若轻”,这正是“胸有成竹”的大医风范!乾隆皇帝御笔“妙悟岐黄”並恩赐御医,在莫些人看来是乾隆帝一时高兴所为,但之后黄元御随驾出巡南方,甚至在黄元御去世以后,乾隆皇帝亲书“仁道药济”以高度评价黄元御的医德医术,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黄元御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民间有很多关于黄元御的传说,其中:“南藏北黄”之说尤为可信,这是早期黄元御在当地行医的自然结果,也说明了广大民众对黄元御医德医术的认可与褒奖。之后在江南地区及北京地区也有许多医案见诸于史料和书籍当中。
第三,黄元御是“四圣”医学精髓一脉薪火相传的“一代宗师”。
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这里所说的“四圣”就是中医历史上的四位“圣人”:黄帝、岐伯、秦越人(扁鹊)和张仲景。
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不乏有很多医学大家和“中医泰斗”,他们为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展都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就像我们看到的一样,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各种中医书籍可谓是“汗牛充栋”,能够“一脉相传”四圣心法的人唯有黄元御一人。
清朝光绪年间刑部尚书完颜崇实对此有过这样的说法,他说:“若吴江徐灵胎、钱塘张隐庵、吴门叶天士、闽中陈修园诸人,皆有廓清推陷之功,羽翼阐扬之力,而集其大成者,尤推昌邑黄坤载先生”(黄坤载就是黄元御)。
借用清朝道光年间举人张琦的一句话:“昌邑黄坤载先生医术,仲景而后一人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从张仲景直到清朝道光年间这一千多年来,能够继承张仲景医理医法的只有黄元御一人也!
尽管黄元御的医学造诣很高,其实,到目前为止,黄元御的书流传并不广,他的医学思想,就像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现在还在等待着开发。在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各类中医典籍里面,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大家所知晓的,但黄元御是个例外,他的理论和思想,就跟封藏在古墓里的秘籍一样,知道的人少之又少;他的药方思路和唐宋以后的医家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主要的框架都是从张仲景的方子里来的。
黄元御自三十岁开始学习中医典籍,到五十四岁去世,前后二十多年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但著述颇丰,为中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黄元御在中医历史上首先是一位伟大的中医理论家和思想家,这一点是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
第四,正是由于黄元御是通过自学而成为“一代宗师”的,所以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能够首先学通黄元御先生的理论脉络,按照先生的思维路径和学习方法,就等于跨进了“岐黄之术”的便捷之门,也可以说是学习中医的捷径之路,而不至于走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由于黄元御才高孤傲,他觉得唐宋以后的各位医家的思想都存在问题,因而在书中总是讽刺批评那些人,用词也比较生猛、辛辣,金元四大家等人都被他骂遍了,结果得罪了几乎整个医学界的人,所以身后他的医学思想几乎没有传承下来,他的书里的那些方子,大家都会觉得非常陌生,只是在最近几年,黄元御的名字才开始被中医界人士所熟知。如果我们现在不认真研究学习黄元御的中医理论思想,将会是中医理论界的一大损失,甚至会影响到中医传承的问题!
第五,令人欣慰的是,最近十年来,在国内研究学习黄元御医学理论的人越来越多,但如果认为黄元御独创了一种新的理论,或者把黄元御划归为“火神派”、“扶阳派”等理论派别是不妥当的。正如光绪年间被推崇为“蜀中第一书家”的顾复初说:“余尝取先生所言,证之《灵枢》、《素问》及《伤寒》、《金匮》诸书,意皆符合,特古人未尝显言,至先生始揭其秘耳”。意思是说黄元御只是将《灵枢》、《素问》、《伤寒》、《金匮》等书中之奥秘以一种恰当的方式揭示出来,是对“四圣”心法的薪火传承,黄元御在他的书中也多次提到这一点,这也正是他为什么把一生之代表作取名为《四圣心源》的原因。我把这个讲座取名为“揭秘《四圣心源》”,也正是要说清楚黄元御是如何揭秘“四圣”心法的。
我们常说一本好书就像是一颗参天大树,有叶、有枝、有根,所以当你读完它,如果你真的读懂了,就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四圣心源》就是这样一本“有根之书”,这个“根”就是来源于“四圣”。
黄元御的书很有特点,他总是在“寻根溯源”,这也正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东西!
我们现在不缺少“药方”,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药方”可以说是多如牛毛,治什么病的都有,但为什么还是“遇病无方可求”呢?
答案是:我们一不缺“方”,二不缺“药”,缺少的是如何用“方”?如何用“药”?
归结起来就是:不缺“术”而缺“理”也!
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在我们正式讲解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1、[endif]关于“悟性思维”问题。
[if !supportLists]2、[endif]关于“中医专业术语体系”问题。
[if !supportLists]3、[endif]关于哲学理论与中医理论的界限问题。
后面我们会一一展开... ...。
为了使大家更好的了解本讲座的内容,我会在“佰草轩”公众号同步推出语音讲座的文字版,各位网友可关注“佰草轩”公众号,或者搜索汉语拼音全拼baicaoxuan100加关注即可!
好,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