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勋
今天又留了一个大的珍珠,但愿那些修行的人看的到,看得懂。
昨天书友会,兴之所至,直至夜晚才回家,错过了西游记,夫人告诉我,白骨精直接到了平顶山,我于是又知道这个编剧开始自己发挥的部分越来越大了,但是我可不打算让你错过路上几处美妙所在。我还是先补补功课,先找到这个错过的两集看看再说。
离开了白骨精那里,其实唐僧一个人曾经误撞过一个黄袍怪,现在看来,导演是把这个黄袍怪的故事和白骨精二合为一了,看来这个翩翩姐的故事的确有些来头。前世今生很是复杂,这个编剧看来真真是儿女情长得很。还编出了父王与皇子是一处冤家聚首,估计这个编剧身边就有这样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恰恰才是修行的道场所在,可惜,如果这位编剧能不去找一些妄念,不去寻找什么来世今生来,才能精进。
总之一句话,这位编剧,或者是一个创作班子,实在时用力过猛,也难怪,这世间世风日下,不用猛药或许不治,不过呢,如果这般猛药,难免笨拙,反倒无法让人信服,只因这编剧实在是用力了,但仍不算用心。此心非彼心啊。
这倒不是我要给你讲的重点,还是看看年前的老吴吧,这里有一处偈子,是老吴发的感慨,不如好好看看:
妄想不复强灭,真如何必希求?
本原自性佛前修,迷悟岂居前后?
悟即刹那成正,迷而万劫沉流。
若能一念合真修,灭尽恒沙罪垢。
这个偈子,如果你用心就会看出老吴的良苦用心:佛陀在当初亲证得道之后,道出了佛家根基上的道理:
“奇哉奇哉!大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离开了妄想执著,本来智、无师智、自然智、本自具足。”一切具足,所以凡攀援都是妄念,凡所执着都是妄念。因为无论你怎么攀,无非到头来一场空。你看,当白骨精见到笼子里委屈的唐僧,唐僧依旧点化与她:“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白骨精喝斥道“陈词滥调”“可是这世间的所有之执着都应该放下,只有放下,才会得到”。原来《开启的世界》里的话,已经说了这么多年了,但是,又有几个人听得到呢?
但是,这里的放下,却不是弃绝,古往今来太多的人,以为放下,就是弃绝,搞了个妻离子散,六亲不认,这种弃绝难道不也是“分别心”吗?所以,真正的放下,仅仅是各归其位,不去执着,闲来看花开花落,静时望云卷云舒。带着大爱之心,虚心前行,有花赏花,无花赏叶,无花无叶,闻闻泥土,岂不美哉?
昨天我见到读者书友会,就说其实这里没有什么觉醒、我们就当是噩梦之外,还有一个好梦来做,既然可以做,何不如此呢?做好梦、行好事,如此而已。
下面就要去这平顶山了,路上唐僧又罗里罗嗦地说起了《心经》,这个编剧真有意思,虽然不让乌巢禅师出场,但是这老吴安排的乌巢禅师送给唐僧的《心经》却一路上一有空就念,首先是在上次母女四人招夫,编剧就让唐僧在被诱惑的时候安然念出:观自在菩萨,这不,在打过白骨精后,又念上了“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但其实,在老吴那里是让孙悟空念叨出来的,毕竟,老吴我们一起聊过,这悟空是心,既然是《心经》,理应悟空说出,不过呢,既然编剧不懂这个,让唐僧来念那就念吧,不过这却是一大硬结,因为老吴有意让这师徒四人一马,本是一人,唐僧不过是一个成佛的执着念头,而心才知道方向、知道道路,可是电视剧却有意过于树立这个成佛的念头,只因为这编剧显然没有去500年前和老吴聊聊天。
修行之路切莫让念头大于心,其实不只是修行的人,如果让念头大过那个本心,实在是本末倒置。
每一个人都有很多念头,有的时候是应该“成功”“财富”,有的时候是“抱怨”“怀疑”,这些念头都不是你本心,昨天有人问我,如何分出那念头是来自头脑还是来自心,其实分辨念头本身就是念头,但是看那姑娘一脸渴望,我于是回答,如果要分,不妨这样分:凡是让你内心不安的都来自头脑,包括那个“急于成佛”的执念,“急于开启”的执念,也仍然是一个念头,所以,在西游记里,不该让唐僧去说出“心经”,而是应该让悟空,这个齐天大圣说出这经典一句。
唐僧道:"徒弟们仔细,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挡。"行者道:"师父,出家人莫说在家话。你记得那乌巢和尚的《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但只是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你莫生忧虑,但有老孙,就是塌下天来,可保无事。怕甚么虎狼!"
你看,是唐僧害怕,这个念头产生了害怕,而悟空讲:“出家人莫说在家话。”其实这里的出家,就是指修行,而在家指的是没有开始这条路的人,其实,世界本是一家,哪有出家入家?所以这句话和“不受苦中苦,难做人上人”,可以看出老吴的挂碍。
“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心经》本来字就不多,这一句却是重中之重。心经谈的就是这个心,心法,无论想什么都应该无挂碍,心无所住,心无挂碍:《金刚经》《六祖坛经》《心经》这几个经典都有这个话,可见有多么重要。
有人说我前面说的戒定慧的顺序分析了再分析,也是分别,我想这又囿于文字了,的确,语言不可描述那不可描述的,但是既然要传播,自然要说话,既然要说话,已经了分别之界,即便是经文,也有本末之别,顺序和次序是必然有的,如果把树叶当成了树根,就会迷惑众多,这也是读了经典,绝大多数人分不清楚树的本末,树干和枝杈,如果把树叶当成了树干,岂不还不如不看?
那么我怎么知道那些是树根,那些是枝叶呢?很简单,第一,自己体悟,经历,实验,第二看那些经典中共有的部分,而不是看那些不同的部分。
比如达摩安心慧可公案就谈到空心,而几个经典《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都说到“心无住”。
求得心安,乃是所有人性的基础,也是所有智慧经典的共同指向:印度《蒲迦檀歌》玛雅人《波波尔乌》都有关于心安的所言,你看,就在《圣经》腓立比书4章4-7节上,也有:“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当叫众人知道你们谦让的心。主已经近了。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圣经》“应当一无挂虑”,《心经》“心无挂碍”这些经典相通的地方太多,不一一而举了,总之,无论任何信仰经典,其实只要是呼吁人们减少杂念,拥有大爱之心,我们都应该虚心聆听。
这,就是我找到的这些经典的树根的方法,如果你说不对,好了,你是对的。
后面孙悟空这颗心,被身子猪八戒找回来,为了保护唐僧这个成佛的念头,一起修行,但是悟空毕竟是被猪八戒挑唆走的,身子的修行,总是犹犹豫豫,不是那么果断,害的心经常受到委屈,而且只有身这个八戒总是说“不行就散伙吧”,所以,修行这条路,看似修心,其实我们的心都不用修,找到那颗大心,佛心,宇宙之心,就行了,所谓修行,其实是修念 ,念来念去,绵绵不绝,所以,即便是体会过开悟的人,也需要念念不忘,开悟首先是一个妄念,但是即便体会过回归,那一刻过去,也并非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应该每时每刻都是新生,日日新,时时新。
而这个成佛的执念,其实是一个孱弱的念头,老吴的唐僧原本孱弱,而且总会偏袒猪八戒这个身子骨,只要身体的欲念一多,就让心这个孙悟空委屈,而孙悟空侠肝义胆,虽然很能干,但是毕竟会让猪八戒拖了后腿,但是,经过了白骨精这一仗,猪八戒这个身子不得不修行,于是请的孙悟空回来继续取经,这颗心回来,想必是要好好修理这个好吃懒做的家伙,好让这个一直不愿意修行的猪八戒身,乖乖听话,你看西游记走到平顶山,就该好好整理这个猪八戒了。
让身子跟着心走,这在修行的路上,是相当难过的一关,这一关过去,才能算是过了修行的基础。无论是禅修还是道家的站桩,性命双修,都是一个道理。
且让我们今晚看看西游记里,被猪八戒请回的孙悟空,是怎么收拾这个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吧。
每一个当下的经历都是一个贝壳,今天这篇文章也是,那么,
开启当下的贝壳,你看到这个贝壳里都有什么是珍珠呢?
今天再留了一个巨大的珍珠,但愿那些修行不同道路的人看的到,看得懂。
本分已尽,我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