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午后的阳光,还是温暖的模样,早晚的分明像人生的冷暖。枫红菊黄间,总有绚烂的色彩浮在眼前;花开花落时,总有善意的花朵开在心间;阅读写作间,总有光阴的风尘在吟唱。
9月26日,第十期班班有读的书目寄到了学校,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望着讲台上摆放好的书籍。在隆重的颁书仪式后,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小手摩挲着书的封面,想得到了宝贝一般爱不释手。紧接着是第十期班班有读暨书香班家校共读第二期的启动课程。
孩子们安静地坐好,双手轻轻放在书上,双眼紧闭,静心30秒,让浮躁的心灵抵达宁静的阅读状态。30秒后,同学们睁开双眼,用洪亮的声音朗诵: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美)狄金森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这是何等节俭的车
——承载着人的灵魂。
这首诗已经伴随孩子们走过盛夏,走过班班有读第九期。在这金秋丹桂沁香的九月又即将伴随孩子进行第十期的班班有读。诗还是那首诗,诵诗的孩子还是那些喜爱阅读的孩子,但他们随着《黑木头》、《你的脚下我的脚下》深入的阅读,对这首诗的含义也有了新的认识。诵诗结束,孩子们轻轻地翻开书的封面,在首页郑重地写上自己的名字,从此便与这本为友。
在孩子对这两本好奇之时,我为孩子开启了阅读之旅。先为孩子们介绍了《谢谢青关木》这本书:
“雾都郊野”是著名作家谷应经过长期酝酿和实地走访、搜集资料,潜心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本系列共四本书,《谢谢青木关》是第一本,以男孩章诗宁的日记形式,讲述抗战爆发后,诗宁和妈妈妹妹,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中,一路逃难的故事。作家谷应七七事变前夕出生,从北平辗转重庆,她对重庆的记忆不仅是潮湿的空气和纯正的乡音,还有燃烧弹的高温、房屋被烧毁的硝烟与长期的东单不安……她将童年的记忆碎片拼接起来向后辈讲述。
随后又为孩子们介绍了创作的历史背景:在日军的燃烧弹中,重庆的竹木建筑一时陷入无边的火海。据统计,从1938年2月18日到1943年8月23日的五年半时间里,日军空袭重庆218次,出动飞机9500余架次,投弹2.16万枚,炸死1.1万人,炸伤1.4万人,炸毁房屋1.7万座,轰炸学校30所。最惨烈的是1941年十八梯大隧道,一次死伤上万人。重庆一时变成了人间地狱。
透过这些惊人的数字孩子们的眼神中有了一丝丝的愤恨。
紧接着我又为孩子简单的介绍了《飞越喜马拉雅》。这是一部关于斑头雁的感人作品,其中有深情,有震撼,有扼腕叹息,有激昂振奋。作为为数不多的能够飞越喜马拉雅的鸟类,斑头雁身上有许多令人钦佩的品质。作家刘虎和斑头雁经常在野外“亲密接触”,因为作为地质高级工程师,刘虎的工作“主战场”就在祁连山!世界上有这样一种鸟,它们每年的春秋两季迁徙,都要飞越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这世界现存鸟类中,能有此壮举的已经不多了。当春天的气息再度弥漫在空气中,春季迁徙即将开始,斑头雁又要回到生命的起点:青藏高原。雁群中那只名叫拜施波尔的雌性斑头雁,如时钟般精准地再次提前来到了起飞点。她似乎对重返青藏高原总是怀着强烈的渴望。这其中,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启动课结束之时,孩子们自主报名家校共读的主持人和诵读者,根据孩子的报名,我详细地安排了班级共读计划。
秋日的韵脚在孩子积极踊跃的阅读中呈现,在班级成长的史册上渐渐地透出秋美的清分景象。秋意、秋味、秋情、秋香便浓缩在夕阳照耀下的班级里,捧着书认真阅读的唯美溢在了孩子们脸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