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你真的用尽全力了吗?”仿佛每天都能看到诸如此类的励志贴----总之,你不够努力,不够努力——看到《人生不必太用力》这个标题,眼前一亮,难道在这个“积极向上”的年代,还有作家如此“消极颓废”吗?
《人生不必太用力》作者王鹏,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高材生,80后。他并非倡导颓废,而是鼓励找对方向,找到自己,再按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努力。文中提出“人不仅需要追求事业成就,还需要追求生命成就。”“一个人能否充实快乐,跟他的贫富没有太大关系”。他希望"在世道艰难的时代,有更多热爱真理、追求正义的青年人,能继续坚持理想主义的格调,大胆试错做自己。"
物价上升,欲望上涨,房价虚高,而工资不多,收入一般。不只年轻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承担着不小的压力。浮躁,自卑也接踵而来。似乎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悲观的气息。职业群骂工作,XX职业累成狗,整天装孙子;业主群骂物业,骂开发商,不为业主着想不能24小时为业主提供满意的服务;朋友圈骂政府,不能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骂声一片。好像整个世界都在亏欠着我们,哎,我们是怎样一群弱势群体啊——
且看王鹏怎么说:”人生无需如此沉重,如果感到沉重,那是因为按错了按钮”。“热爱一件事,使得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获得了收益,享受了过程,也更容易成功。”“那些苦苦奋斗却还感到没有出路的人,那些拼命努力却还觉得自己不够努力的人,只是离家太远,忘了回家而已。说白了,他们没有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没能做到Know Thyself(认识你自己)。”似一股暖流缓缓流过,让焦躁的心渐渐宁静。听一听窗外的风在自在的吹,看一看窗外的雨在任性的下,我们是否也该放松心情,去寻找真实的自己?想想自己最初的梦想,很久以前的我们,想到的更多的可能是成长,是付出,是奉献;而今天,我们可能想到的更多的可能是飞的更高,是否还能再高?而忽略了自身,可能更适合飞得更远。
《人生不必太用力》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也许我压根就不想有出息”。作者提出“人生不必太用力”的观点,讲个人认为的“生命的成就”,除了名和利,还有生命的成就。我看了好几遍,受益匪浅。
该部分用大量的篇幅讲一个“反面典型”,S大学马军在博士论文答辩前一天晚上选择放弃学位,宣布不参加答辩,声称找到人生的方向,这个学位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这个听起来完全不合逻辑,上高校,读博士,终极目标好像就是要学位。其实不然,学习还有另外的意义。文中的马军钻研宗教,终于把自己的内心锤炼强大,他说“只有锻炼出强大的内心,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才能抵御空虚和堕落。”本人深以为然。
高中的时候文科生都学哲学。哲学讲原理,讲规律,讲方法论,讲价值观。当时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眉毛胡子一把抓,”“牵牛要牵牛鼻子”等等,我至今还觉得意犹未尽。之前觉得学哲学能让人活得更明白,哲学学的好,更容易成功。而看过本书之后,我想说,哲学学的好,更容易幸福。哲学思维可以把事情分析的更透彻,看清事物的本质,不拘泥于某一部分,判断的更准确。内心更能从容平静面对生活,因而更容易满足和幸福。比如,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实际就是在做贡献。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不用太在意世孰的眼光。
第二部分不完美的你,很美。描述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陷与不完美,接受自己,做自己。
第三部分学会与原生家庭好好相处。提到相信自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不盲目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
第四部分爱情这件事,跟着感觉走。讲爱情的缘分,只爱一点点。
本文值得一读,认清自己,以自己的方式前行,可以走的更远,事半功倍。不过对于作者提到的“哲学重在唯心”,我还是不敢恭维,毕竟唯物主义,已经在脑中根深蒂固了。而提到唯心,首先想到的就是“风动,幡动,唯者心动”。作者说的唯心,可能仅指精神安稳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