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海伦·凯勒,大抵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身残志坚。是的,她是地表最强大的女人之一,在克服了耳不能听、眼不能见、嘴不能说这么多缺陷的情况下,她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和学习能力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教育家,作家,这些已经好像已经成为常识烂在了很多人的心里。
今天看完了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通过文字,除了看见她坎坷而伟大的一生之外,我还看到了她对生活和万事万物极强的感受力。
她会通过触觉感受树叶完美的对称性,会满心喜悦地用手抚过桦树那光滑的树皮或者松树的粗糙外表;她会在春天的时候,满怀期待的抚摸树干的枝条,希望可以搜寻到寒冬之后大自然苏醒时迸发的第一棵嫩芽;她会把手放进小溪里,让清凉的流水穿过张开的手指,喜悦地用手抚摸花朵,感受花朵奇妙的卷曲。
仅仅是这些触摸,就会让她内心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欢乐和美好。
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耳聪目明,身体康健的人,好像更多会把生命当作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经常看到和纠结的是生活中琐碎的事情,很少调动健全的感官去捕捉生活中毫不起眼的美。比如晴天在太阳投射下那墙上斑驳的树影;那挂靠在葡萄架上发出青色光芒串串葡萄;散落在水泥小径边上的点点青苔;傍晚时远处艳丽动人的落日光辉。好像我们更多的是将这些感官当作生活的工具,匆匆甚至不会去吸收周围的声音与景象,只有在看见令人吃惊和壮观的景象时才会放大懒洋洋的眼睛。
不单单是周围的景与声音,还有眼前的人。
正如海伦所说,她曾经做了一个实验:问那些丈夫们,他们的妻子眼睛是什么颜色,他他们常常在支支吾吾后承认他们确实没有留心过,妻子们也常常抱怨丈夫们不注意他们的新衣服、新帽子和室内摆设的变化。
我在想这些是不是人们对生活感受力缺乏的表现呀?
除此之外,正如作者本人所言,她的人生是不幸而又极其幸运的。但是她的人生给世界上其他不幸的人带去了希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上天使她成为了一个既聋又哑且盲的多重障碍患者,但是却让她遇见了温暖善良极富同情心的莎莉文老师,让她再次感知了这个世界,知道了什么是water,什么是doll,耐心地向她传授知识,讲授书本上的很多故事和道理,让她又重新和这个世界建立不一样的联系,让她在黑暗和寂静中感受生命的价值,感受希望。莎莉文老师可以说是陪伴了海伦一生,遇到莎莉文老师是海伦生命中的一大幸事。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喜欢乡村和户外运动。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就学会了划船和游泳。”我想到的是:“我也喜欢乡村和户外运动,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我学会的是爬山和撒野,“没有划船,不能游泳。
海伦是幸运的还在于她的家庭条件优渥,可以提供较好的教育条件,能请私人教师,为她设置个别化的教育课程与计划,当然这整个过程最重要的还是海伦面对枯燥的课程愿意学习,愿意和老师们一起克服很多困难。但我想说的是,家庭经济条件给予的教育支持,对每一个人而言,都很重要,但对于这些的特殊的学习者,就更加重要了。如果身体上有所欠缺,但是家庭条件能够给予支持,那么就还是幸运的,但是如果身体上有欠缺,家庭无法给予足够的支持,剩下的就只有无可奈何的悲凉了。
美国短篇小说家,马克·吐温,发明电话的贝尔博士,爱德华·哈尔博士,真的就像书友们说的,随便百度一下就会发现她接触的很多都是地位显赫之人,给了海伦文学,艺术、人格等方面的熏陶和感染,不用说19世纪80年代,即使是现在生活中很多的残障人士或者普通儿童,这些机会都是既不可望也不可及的。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她的幸运之一。
但是总的来说,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教育和环境在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先天的东西已经造就不可更改了,但是后天改变和发展确实可以尽力实现的。正如她在最后的语录中所说,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