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都在强调“认知”,这是一个人人都在说,可并没有统一“认知”的概念,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对“认知”的理解,但肯定是有相当大差别的,原因在于:
认知决定了你对“认知”的认知。
第一个认知是认知边界,可以理解为成长、教育、学识、经历综合而成的见识,最后一个认知是对某件事物的明晰程度,认知边界越大,对事物的理解就越深刻,就说“认知”这个定义本身,我目前的水准仅仅就是到了略微等同于“见识”的程度,个人对世界的理解与真实世界运行规律的契合度。
基于这层认知,我构建起“自我进化”的价值体系,不停进化就是不停拓展认知边界的过程,也是与真实世界更多契合的路径,既然有边界,那就意味着边界之外的领域、世界是属于元无知的范畴,就像农民想象皇帝的生活是“每天馍馍蘸糖管够、下地用的金锄头”一样,认知边界限制了想象力,所以永远都要保有警惕,或者一条准则如达摩克里斯之剑选在头顶:“认知边界之外浩瀚之极,千万不能自以为是”,我们以为的往往远不是我们以为的。
作为相同的物种,人类有共同的基础,比如食色性欲,在解决生存之后开始有了明显的差距,简单粗暴的假定圈层一共有5级,阶层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认知有量级的区别,但跨级最需要的就是认知足够,感谢科技互联网让大多数用的到网络的人有跨阶认知的机会,所以2、3级之间跨起来相对容易的多,因为过去30年的发展,改开最大的利益既得者正是如今网络上最活跃的群体,这是当今普通民众最大的幸运,因为借助科技提升认知有路可依,但民众在网络上能接触到的也就仅止于4级,而且4级表现出来的一鳞半爪远超认知边界以致于有些玄幻,所以到了这一层就一定是交足投名状寻求高阶人的指点提携,绝不是靠勤奋努力就可以的,再往上走需要借助气运、时势,就是纯边界之外的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认知升级至关重要的原因,不管是自我进化还是教育传承,都要紧扣在拓展认知边界上,所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访万般人,历万千事”是最蕴含至理、字字珠玑的格言。
认知屏障有多阻碍进化,我举一个日用的小例子。很多人觉得自己很拼很吃苦,在这个吃苦的事上,认知边界是由横向和同龄人以及日常圈子比较,以及纵向和以前的自己比较,最终得出的结论,所以经常会“奋斗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之类,他们的情绪无比真实,不管是用尽全力后的无能为力,还是无能为力后的感动自己,都是在认知边界里所能达到的最棒,这就是问题,他们的认知边界离被世界认同还有很大的距离,也就是说,很多时候自以为的“无能为力、感动自己”不过是无病呻吟而已,除了无病呻吟什么也得不到。
还以简单的5级划分为标准,仅就吃苦这事,下比不上温饱挣扎的群体,上被每日15小时以上工作时间当吃饭喝水一样的群体碾压,这就是认知屏障,你一直觉得自己很吃苦,所以很应该有回报,其实在那些真正高阶的人看来真是懒到了极点,以致于都不屑提醒你。
边界内外的巨大差距让人和人之间偶巨大的鸿沟,夏虫不可语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