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从来就不是个太好的观看者,它像一个苛刻的导演,用一个个现实对我们指手划脚,甚至加进很多戏码,似乎想帮助我们找到各自对的状态。
—题记
这周回家,见到老爸,心情十分好。突然意识到,自己是真懒,书评拖着好几天没写,是该动笔的时候了。恰巧即将要写的这篇《残疾》,是蔡崇达写父亲的。
世间的父爱母爱大抵是一样的,除了表达方式。我们想用我们手中这支笔去写下这种爱意与深情,可这爱是这么深那么长,以至于,语言总会显的很苍白。但纵使情深言浅,我们也在努力着,以自己认为的最好的方式,去记录下自己能感受的到又表达出的爱。
蔡崇达以自己仅有的记忆构建了这篇叫《残疾》的文章,他在尽可能地寻找父亲,抵达父亲,看见父亲。不得不说,《残疾》写的特别好,让我除了感动就是感动,当然,还会有珍惜。
蔡崇达的文字,都是最朴素最平凡的,我看不见什么技巧,只看到了一个在认真讲故事的孩子,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写的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让我泪流满面。
有些东西,越简单味道越浓厚!文字这个东西,从来都不是以华丽取胜,越是朴素的文字,里面有越真挚的感情,父爱也是如此,从来都是大爱希声。
文中的父亲,一出场便是从医院出院回家。他会给来看望他的讲故事,会安慰那些为他难过的亲人。可当人潮散去,他便露出了窘迫与真实。当读到这里,我的心已经很疼,这个家,以后的日子怕是太艰难。
果然,黑狗达再也找不到那个曾经顶天立地的父亲了,他们家再也回不到过去了。父亲中风,心脏动了手术,左半边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刚开始,父亲并不能接受这样的自己,他不习惯自己的身体,他把眼泪憋在眼眶里,使劲不让它掉落。他摔倒后,还想保持着那个高大伟岸的父亲,他努力的笑着,想帮着儿子让自己站立起来,可无济于事。他挣扎着调动脸上的肌肉冲儿子笑,可是,这笑容里,有太多东西,混杂了太多滋味。黑狗达不习惯看到他哭,也不习惯看到他这有万千滋味的笑容。
他们都感受到了疾病在他身上堆积的重量。可是,除了演一出没有剧本、主旨为乐观的戏码,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配合着彼此,去营造着一个充满信心、有希望的未来。谁都不愿意去打破这种虚幻的幸福!
一家人都配合着父亲,尽管他们都知道,康复是不可能的了。现实如此残酷,他们心底还是希望有奇迹,即使没有,他们也得留给父亲希望,留给一家人希望。他卖力让父亲相信自己的康复训练有效,陪着他一起锻炼,陪着他一起去期待。这段日子,也成了他们全家最快乐的日子。累并开心着,痛并快乐着。
在坚持了两周后,他发现一切并没有好起来。他开始变的暴躁,没耐心。他将这种失败,将自己的不如意怪在了家人身上。仿佛是因为妻子的慢才导致了他偏瘫不能好,仿佛一家人都要害他,不想他好。他渐渐明白,康复无门,至于为什么还要坚持,怕是他害怕去直面这种结果。
黑狗达母亲经常调侃说的:不害怕是因为不开窍不知道害怕。他终究是脆弱的。他害怕,害怕自己成为拖累家人的累赘,害怕自己永远是这个样子,他害怕过去的自己成为现在这个自己。可,谁都不愿意去破坏这种美好。他不说,大家都不说。没有一个人能承受说出来的后果!他们都想要这种幸福,即使这幸福的堡垒是泡沫。
可一场台风,刮碎了这一地的幸福。那一直心照不宣的秘密,被大风吹出来。正如黑狗达所说,该来的总会来,不是以这种方式,就是以那种方式。该来的终究来了,这种结局,父亲接受不了。他挣扎着,愤怒着……可最后,还是妥协了。正如题记所说,生活从来都不是一个好的观众,它是苛刻的导演,想主导我们的人生,方向是它安排好的。
妥协后的父亲变的不像父亲了。他不再假装坚强了,会突然因为自己的疾病哭泣,他会讲夸张的故事惹哭老人,他会拿拐杖去打挡他路的小孩,会和邻居家的小狗吵架……黑狗达对于父亲的称呼也一直在变,由父亲到阿圆再到大粒仔。父亲最终退化为一个孩童。
他已经接受这呼之欲出的命运,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了。他时刻准备着,可死亡迟迟没有到来。为了迎接死亡,他整天将死亡挂在嘴边,惹得黑狗达对他发脾气。年少的我们,总是害怕一个“死”字,仿佛一说出口,就真的会失去。太过于在乎,所以太怕一语成谶。
无论怎样恐惧,该来的还是会来的。父亲终于走了,在一次跌跤之后,在一次世界杯开幕式的狂欢中。黑狗达痛骂着,这个不守信用的父亲,这个说不想死的父亲,这个他深爱的父亲。他终于哭出来了,他知道,父亲已经很努力了。
曾经的美好的打算,曾经的奢侈的念头,因为父亲的离去,再也不完整了。
黑狗达彻底失去了父亲,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父亲,那个后来瘫痪了的父亲。父亲舍下了这副残缺的皮囊,从此以后,如阿太般,来去多自由。
当我一遍遍读《残疾》这篇文章,或者说是这个故事,我脑子里一直有个人,是我的爷爷,我爸爸的爸爸。
我小的时候,爷爷还是健康的爷爷。那时候,他经常抓一晚上的鱼或者虾,亦或是捕泥鳅黄鳝;那时候,他经常收稻谷打稻谷到深夜;那时候,我上学都是他蹬着小三轮车接送的;那时候,天冷了是他给我送衣服的……
我高考那一年,他出了车祸,一切从此转折。爷爷的一条腿骨折,因为年纪大了,并不能完全痊愈,从此后,他都是靠着拐棍走路。他再也不能蹬着他那辆破旧的三轮车接我,他再也不能再天冷时给我送衣服,他再也不能去捕鱼抓虾,他再也不能没事到处溜达溜达……
因车祸落下的残疾,从细节上改变了一个人所有。他会突然发脾气,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他的眼神会突然流露出呆滞的光;他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还爱闹小孩子脾气……
记得最清楚的是那年夏天,大家都在楼顶乘凉,我和妹妹在看电视。突然听见有人敲门,不一会儿,小妹妹上来说:姐,姐我跟你说,咱爷可搞笑了,他说以后我们就没爷爷了。我一听,吃了一惊,小妹妹不懂,我知道事情的轻重。赶紧跑上去叫大人,爷爷果然失踪了,他拖着他残疾的腿,一步步挪着前行,多么庆幸他的腿不好,没走远,我们在一个小路上找到了他。
后来,我上大学了,也常常会听见爷爷不见的事,因为离家远,等我听到这离家出走的故事时,一般都是已经找到的结局。只是,在一个冬天,在一个午后,我睡眼惺忪的被爸爸叫醒,咱们回老家,你爷不行了。我仿佛做了个梦,很长很空,一下子惊醒了。我随着爸爸回家,路程太远,爷爷终究没等到我们。这一次,他离家,再也找不到了!
爷爷是个父亲,是六个孩子的父亲。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到过,他的一生,跟许多农村老头儿一样,一生的故事也就是养儿育女,平凡到尘埃里。他不伟大,甚至不聪明,也没有过意气风发的过去。可是,他是父亲,光是这一个称号足以让人敬佩。
在生命的最后,他也由一个父亲,退化为一个孩子。他会偷偷吃光我所有的辣条,他会吃许多以前总会留给我们的零食,他会拄着拐杖负气离家出走,他会半夜敲门让人起来给他做饭……
车祸不光带来了爷爷的残疾,还损坏了他的脑部神经。残疾不光使他遭受身体上的病痛,更困住了他的自由灵魂,神经的损坏不仅使他忘记了许多事,更让他彻底变成一个孩子。
他不再是曾经那个皮囊与灵魂俱好的爷爷,他也不再是那个好脾气的爷爷,他成为皮囊的奴隶,被命运的洪留裹着走向属于他的终点。
生活以一个个现实,使他走向了那个他期待着又害怕着的结局。他平时不怕死,也经常说自己是黄土埋半截的人了,死也死得了。可是,他终究是怕的,他怕一个人在家死了,没有人发现。
就像黑狗达的父亲,他像等朋友一样期待着死亡的到来,看似豁达。可当死亡来看他,他突然就害怕,有些舍不得。正如李敬泽在序言写到:哪一个中国人真的向往过冰冷的天堂?哪一个不是希望回到人世,希望把经过的再过一遍?
残疾,让人再也找不到自己。它破坏的从来都不仅仅是躯体,最让人绝望的是它消磨了人的坚强的意志,困住了那份自由。
残疾,带来的是一个家庭的悲伤。除了钱财上的损失,更是在耗一个家庭的精神底子。它消磨了一个家的殷实底子,也拉开了这个家庭和别人的距离。毕竟,谁都怕被拖累。
李敬泽写到:自70后起,在文学书写中,父亲就失踪了,不是去了远方就是面目模糊。而在蔡崇达这里,父亲出现了,被反复地,百感交集地写,这个父亲,他离家,归来,他病了,他挣扎着,全力争取尊严,然后失败,退生为孩童,最后离去。
是的,写父亲的好作品少了,可写父亲的人还有很多。但文字真诚如蔡崇达的,真没有几个。他错过了看见父亲,于是,在《残疾》里,他找寻父亲,最终看见父亲。这份看见,稀释了他的惶恐,也让他懂得了父亲。这个父亲,离开了,归来了,坚强着,脆弱着。
在我们的生命中,父亲从来都是顶天立地的存在。我们从来没有发现,父亲,也会脆弱,也会委屈。所以,这篇文章,写的不是残疾,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完整的父亲。
《残疾》这篇文章,如蔡崇达所有文章一样,语言平实简单,可最平淡的话里,有最深的情。有些文字,总能让人流泪,有些感情,总能在光阴中开出美丽的花。
真的希望,所有的父亲,都可以不勇敢,可以不坚强,一定要健健康康,身心都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