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一个正常人基本的需求,也是能够体现所有人共同的需求,也可以称为人的终极需求。
所谓美是人的最佳的感受与诉求,既包括对特定事物的具体感受,又包括对某种不确定的未来的诉求,也就是美的感受和美的愿景。所以,从需求角度看,美体现了人的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
美是抽象的感受,但有具体的载体,比如人、事、物及其组合就是美的载体,也就是说,美是对于具体事物的评价,而这种评价都是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这样的需求,必然有现实、也必然有超越现实的需求。
所有自我的感受如果仅仅局限于自已的内心,就是一种受限的状态,唯有向外扩展,感受才能得到验证并被放大,才使得感受真实,也就是说,美需要分享、美能够分享,也正因为如此,社会才更文明、更美好,换言之,丑陋的之所以丑陋就是不能见光、无法公开。
从现实来看,美作为一种心理感受,并不是抽象、虚无的,而是基于具体载体所做的客观评价。从长远来看,美有基础有根源,也就是对于未来美的企盼,不是肆意的空想、胡编。
在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中,是一个人认知能力、思维能力高低的关键表现,首先就是需要把具象的事物用抽象的概念加以概括,是以偏概全还是客观全面、是结论优先还是由因及果都是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其次,这个过程中关键的是是否具备合乎逻辑遵从常识的观念,也就是,如果观念扭曲,能力表现就不可能合乎常理,而是任性妄为、为非作歹。
现实中或许人们对于美有遗憾,但是,对于未来,人们始终存有对美的期待,这种期待才是众多普通人能够克服现实苦难的关键,也就是说,困境中的人之所以能够坚持,就是基于对未来的期盼,希望让人有勇气面对现实,希望让人们愿意面对现实,人是为希望而活着。
美虽然抽象,但并非随意编造,因为是否合乎自然规律、是否合乎常识就是美的评判依据。自然中一切都是平等的、相容的、坦诚的,平等意味着所有关联的人事物都没有一个有特权,其生存发展靠自身能力条件;相容的意味着关联的人事物不可以恃强凌弱,都需要给予对方足够的空间;坦诚意味着关联事物间的关联人都能够以平常心客观对待。平等、相容、坦诚构建的整体风格就是淳朴、和谐、自然。
可以断言,违背自然规律、有悖常识与美就是背道而驰的。这种行为自然是特定人的行为,之所以如此,同样是基于行为人自身的利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能够掩盖其不合常识、悖天逆理的倒行逆施,往往用美好的愿景做手段,唯有此,才不会在现实中被人们真实感受所戳穿。所以也可以说美是良心,更是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