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还有一些非常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骄傲等等。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经历越来越丰富,情绪也就会越复杂多样。
我们看到美好的事物时欢喜,遇到亲人离去时会悲伤,成功时会自豪,失败时会沮丧。有时看到春天盛开的鲜花会满心喜悦,连绵不绝的雨天则总是容易让人伤感。
我是一个哭点和笑点都有些低的人,中学时看还珠格格,当小燕子被容嬷嬷毒打时,我哭的泣不成声,眼泪鼻涕一大把。看笑声小品,哪怕是最常见的“包袱”,也能嘎嘎笑得前俯后合。
我曾经也给自己贴上“情绪化”的标签,可现在来看,明明就是我情感丰富啊!因为我情感丰富,所以对生活总能有更深的体验,我喜欢这样的自己。
作为已为父母或者即将为人父母的我们来说,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接纳不完美的自己非常重要。感知它,接纳它,拥抱它,合理的宣泄它,这样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仅给孩子做了很好的示范,而且更容易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有更多的耐心去包容他。
首先当我们情绪低落时,要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
你可以说:“宝贝,妈妈现在有点累,你可以自己去玩吗?”“你这样做,妈妈感到很担心。”
我原来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小孩子怎么可能懂得大人的心情呢?可是有好几次,当我和妞爸拌嘴后躲在卧室生闷气时,两岁五个月的女儿走进来喊:“妈妈,妈妈,一起玩。”我强打精神告诉她:“妈妈生气了,心情不好,宝贝自己去玩啊。”她真的就乖乖走出去,丝毫不受我情绪的影响。
后来,每次看到我沉下脸,就笑眯眯的看着我说:“妈妈生气了,妈妈不生气啦!”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聪明多了,察言观色天生就会。
孩子和大人一样,也是会有情绪的,快乐、悲伤、孤独或兴奋,孩子也需要发泄情绪。而孩子对自己情绪的认知和掌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每一次的情绪体验都是他成长的机会。我也在不断地学习,慢慢的就有了些头脑。
比如当孩子还不会说话时,在她哭闹时就可以告诉她:是不是饿了,肚子是不是很难受?看不到妈妈,有点害怕,对不对?......”越早这样做越好,这样孩子就可以尽早的学会准确表达自己。
如果孩子已经会说话,父母要先认可孩子的负面情绪,教她学着用语言把情绪表达出来。慢慢地孩子再遇到事情时,就不会只大哭大闹发脾气,会尝试寻求父母的帮助。
例如当孩子情绪激愤时,我们可以让她先发泄一会,稍后问她:“你现在是不是很难过/是不是很委屈/是不是很生气......,”让孩子明白他此时的感受,知道爸妈很关心她;接着抱住她:“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妈妈也觉得很可惜,”让孩子的感觉到被理解;然后再告诉她:不怕,有妈妈在/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的;”最后,再给出建议:“你看,我们这样好不好......?”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它对Hiro温暖的呵护融化了很多人的心。每当Hiro伤心、难过、沮丧时,大白总是会温暖的抱住他,永远不会弃他不管。
其实,我们不就是孩子生命中的大白吗?我们努力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让孩子累了时可以休息,难过时可以疗伤,遇到困难时可以得到帮助,迷惑时可以得到启发。
另外,有很多优秀的绘本也有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内容,我曾给妞买过《菲菲生气了》,自己看了就很受用。菲菲和姐姐因为争夺玩具而大哭离开家,她先是哭了一会,然后看了看石头大树,吹了吹海风,还听到了鸟叫,情绪慢慢恢复后,就自己走回家,一家人又其乐融融的在一起了。大自然给了菲菲很好的慰藉,菲菲的情绪也得到了释放。
还有一本是《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故事是这样的:一大早,小企鹅就遭到了妈妈的怒吼,他感觉自己都被怒吼吹散了,头飘到了宇宙中,肚子落到了大海里,翅膀落尽了丛林里,嘴巴落到了高山上,尾巴落在了街道上,只剩一双脚,跑啊跑啊,一直跑到撒哈拉沙漠。他累了时,妈妈开船来接他了。妈妈找到了他的其余部分,缝好,又把他的脚也缝上,给他道了歉,然后就回家了。书评里写道,“孩子的心是很柔软的,心碎了,缝补时会疼,缝好了,心里也会留下伤痕。”
这本书给所有父母共勉,因为你不知道你发怒时随口说的一句话,就有可能在孩子的心底生根发芽。
最后,愿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