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OR 传说
古罗马最辉煌的时期,正好也是中国汉帝国兴盛之时。公元前50年前后,古罗马和西汉的两位著名将军活跃在同一时期,克拉苏和陈汤。
克拉苏
古罗马著名的斯巴达克斯奴隶大起义,正是在克拉苏手中终结,斯巴达克斯被俘后,克拉苏把他钉在了十字架上。克拉苏与庞培、凯撒一起组成三头政治同盟,成为古罗马共和国最显赫的人物。
公元前53年,克拉苏带着古罗马大军对帕提亚(汉称安息帝国,即今伊朗)发起进攻。安息人不是古波斯人后裔,他们的祖辈是中亚游牧民族,被匈奴势力挤压才不得已逃到伊朗高原,最终却成了这里的新统治者。
在卡莱战役中,克拉苏败在安息人手中,七个罗马兵团被人数少一半的安息人几乎全部歼灭,克拉苏战死。
只有第一军团的少数人没有往回逃,而是向东方突围,因此成功逃脱。第一军团的指挥官正是克拉苏的长子,这支突围的古罗马军团从此留在中亚的康居、大月氏当雇佣兵,再无法回到故乡。
陈汤
同一时期,汉武帝、张骞、霍去病虽然已成故事,但从他们那时奠定的基础已助汉帝国在军事上完全压制了匈奴。
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降汉,后来汉元帝把王昭君和亲给了他。顽抗的北匈奴郅支单于向西逃窜,击败大宛、乌孙等国并与康居联盟,最后败在陈汤率领的远征军手中。不过大多数人并没有因此记住陈汤。只记住了他的一句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现在已演变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陈汤在远征中俘获了一支使用“鱼鳞阵”的军队(参阅《汉书·陈汤传》),而这支军队正是古罗马失踪的第一军团余部。最终,这支外国雇佣军团成为保卫汉朝边疆的一支力量,汉元帝时期安置他们于今永昌县者来寨建城。汉称罗马为骊靬,于是设骊靬县,赐他们耕牧为生。
寻访骊靬古城
虽然在历史学者眼中,这段史实还有很大的争议,但它至少称得上是一个引人无限遐想的传说故事。自从成龙以此为噱头的史诗电影《天将雄狮》热映后,过去鲜少人提及的骊靬古城遗址已经开始更多地走入游人的视野了。
我们就是那众多被这些历史和传说打动了的人之一。2016年8月,我们一家丝路自驾游终于成行,作为电影和历史爱好者,骊靬古城是我们必定要亲眼去看、亲手去触摸的一站。
按我们一贯的风格,出发前我们没有做详尽的攻略。用孩子的话说,如果提前就知道某一天某一时要去某个早就安排好的特定地点,住在某个早就安排好的特定宾馆,这样的旅行太没有惊喜了。其实,旅行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各种各样的未知,不知道下一秒会看见什么?发生什么?也不知道要吃什么?会住在哪里?每一个未知都是一场冒险,每一个未知也都是一场惊喜;每一个不期而遇的人、事、物都是上帝特别的恩赐。
我们从永昌县下连霍高速,大约10公里就到了骊靬村附近。不过那周边多处正在大兴土木,在建的有度假村、影视城、旅游景区等,相信2017年夏天这里就会完全变样了。建筑工地这么多,很容易迷路,导航也不太准。
顺着导航来到了路的尽头,停车处有个牌坊,感觉像个售票处或者景区大门。门口站着一位老者,是个僧人。我走过去问他,这里是否就是骊靬古城?他指着里面说:在那边。开始起雾了,温度也骤降,幸好我们早有各种预备,8月天也都带着羽绒服。谢过老者,穿过牌坊,我们走向城墙的一处大门。
这城墙相当高大结实,虽然能看出不是新近修建,但要说是远古城墙,也不大可能。我被憨憨(我们家的狗)拉着一路小跑,率先来到城门口,往里一看。数米厚的城墙里面,正中竟然是一栋高大敦实的圆顶清真式建筑,抬头一看城门上的字却是“金山寺”。
一座佛教寺庙的中心竟然是清真寺的建筑,不能不让人感觉怪异!我们没有进去,而是顺着城墙绕到了另一边,在那里,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正在修建。在河西走廊上,这样大面积的水域还是不多见的。我们专门冲着骊靬古城而来,还打算当天去山丹军马场并赶到张掖住宿。
没有看见骊靬古城的任何标志或指路牌,我们离开主路继续前行。很快遇到了低矮的绿色简易围栏。顺着围栏往前不远,来到一处专门留给牧人和牲口进出的缺口。
我们穿过缺口前行,一路上到处是牲畜粪便。转过一个弯,几处残破的土墙映入眼帘,这会是骊靬古城遗址的一部分吗?
一路上没有碰到一个村民,这里一切都悄无声息,没有人声、没有犬吠、也没有任何其它牲畜的声音,这是一个无人村!大概为了保护遗址和进行旅游区建设,村民们已经全部迁走了。可是,传说中的骊靬遗址在哪里?岔路不少,又无人可问,只好全靠自己。我们凭着方向感决定左转,不久,果然看见前方一处土房子前立了一块牌子。我们欣喜若狂,赶紧冲过去看。牌子上写着“《罗西与莫妮卡之骊靬情》电影拍摄地”(注:后来查该片是讲一位意大利姑娘丝路游行于此,遇到一个中国男孩的浪漫爱情故事。机缘巧合下,莫妮卡了解了骊靬鲜为人知的历史,并对曾经的古罗马军团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莫妮卡在罗西的带领下领略了白雪皑皑的祁连雪山和雪山哺育的绿洲美景,经历了神秘而又惊险的沙漠探险之旅,共同寻找“消失的古罗马军团”。可惜电影一般。)
看来就是这里了!但古城遗址的确切位置究竟在哪里呢?我们四处张望,发现右手边不远处,一个碑亭孤零零地矗立在一片小土坡上。
走近了才看清,亭子名叫骊靬亭,亭中立了一块碑,上书“古罗马军团东归纪念碑”。后来查过资料,那个碑以前是叫做“古罗马兵归顺中国碑记”。
在遗址旁伫立良久,看眼前断壁残垣,想那时金戈铁马,感概时间的永恒无敌。
亲自来过才知道,当初在我们心目中无比神秘的那些古代名城在如今看来其实都很小,完全不能跟现代意义的城市比规模,例如我们随后几天去到的瓜州古城等等。像骊靬这样的就尤其小了,它留下来的不过几处小土墙。但正是因为有了消失的古罗马军团的传说,这些土墙似乎就有了生命力,一旦你站到它们跟前,它们就在跟你讲述那漫长岁月以前惊心动魄的故事。这是除了寻访本身的乐趣之外,更让你深深地觉得不枉此行的缘由。
离开之前,自然也不免俗地拍了无数的各式照片。不想原路返回,我们在村里兜着圈子找另外的路,这时一辆汽车从前方开过来,停在我们前面。车窗打开,一位先生探头向我们问路。我把知道的告诉了他,不过我更好奇的是他的车怎么开进来的,一定还有别的入口!果然,绕到村子南边,一条正在修建中的大路笔直穿过连绵的城墙伸向远处。这新修的高大城墙还未完工,但左右都已延伸到视野尽头。正前方一座宏伟的城门仍被脚手架包裹着,那辆车一定是从脚手架下钻过来的。
我们决定也从脚手架下钻过去,从方向上看,应该能绕回我们停车的地方。
出来时遇到下面这个姗姗来迟的景区导览图,根据这个图示,将来这里会是一个巨大的一体化的景区。而我们刚进绿栅栏时看到的那些残缺的土墙,可能就是“古罗马军营遗址”。我们的车应该就停在这张地图的左下角处,图中的大路有些还根本没有开始修建。
绕了一大圈之后回到停车处,此时已经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再次见到门口的僧人,据他说:“这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天气,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大雾。”
气温随着大雾越发低了,羽绒服也难以御寒。我们匆忙与老者道别,回到车上,在能见度不足5米的浓雾中胆战心惊地上了连霍高速的连续下坡路段。还好,下坡之后就是蓝天白云了。
因为天气冷,时间紧,我们拍的照片不多,很遗憾没有记录下那众多未完工的建筑。或许到2017年夏天时,这些建筑都已基本修好,景区也开始正式售票运营了,不过我们还是更喜欢这里原来的样子。
其实,一路上汉唐长城和烽燧的遗迹遍布河西走廊,散落在连霍高速两侧的野地里,不下车就能看见,很多遗迹仅仅象征性地用铁丝栅栏围了围,没人看管。汉代长城往往就地取材,以芦苇、红柳、胡杨和罗布麻等夹砂砾层层夯筑,粘结非常牢固,是我国古代独创的“混凝土”,与北京的砖石砌成的明长城截然不同。这些长城历经两千年岁月的风雨侵袭仍然屹立不倒本身就是个令人惊叹的奇迹,不过与现在日渐热闹的骊靬古城比起来,它们的默默无闻也让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