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神奇的双十一被视为一场电商销售盛宴以来,每年此时,所有相关各方的业务都会增长。今年,京东‘6.18’订单中85%是移动订单(为去年的2.2倍),我们可以假设,在光棍节到来时,这一趋势将同样突出。
阿里巴巴对单日的光棍节尚不满足,寻求将该节日扩展为持续三周的活动,进一步扩大战果。从西方的视角来看,这相当于万圣节一结束,就开始进行圣诞促销。
我们不能责备各个平台试图为顾客带来更多价值的行为(京东也采取了类似立场,将其6.18购物狂欢节延展为18天),不过,我们必须要小心,以防其演变为持续全年的对划算交易的搜寻,因为这会减损品牌价值。
那么,鉴于这些动态,品牌营销者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尤其是,应如何利用非常清晰的移动驱动机会?
首先,我们需要找出方式,在这个单一销售活动的基础上,促进持续全年的连通。
我们不能把消费者变为不断寻求划算交易的寄生虫。我们必须努力交付正面的购物和产品体验,这超出了价格考量的范畴。这样,就能把光棍节上寻找促销活动的购物者与我们紧密连接起来,提供机会,在非节日期间以更高的利润率来销售产品。如果我们把消费者引入到我们的微信计划中,并利用这一渠道来建立品牌亲和力,那么在这样的连通中,移动可以扮演中心角色。
其次,要应对现有消费者的囤货行为—即使没有折扣,这些消费者可能也会买我们的产品。
当然,他们将继续利用可以获得的优惠,但让我们来利用这些时刻,通过社交分享等方式,把销售放大到该名现有消费者之外的范围,从而提高渗透率。如果做得好,这能给我们提供接触到新消费者的机会,从而把销售活动作为一种方式,将未来的消费者带入我们的业务组合之中。
第三,这些延展的销售活动,以及试图在最初的营销活动之后抓住消费者的后续计划,都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移动优先’传播计划。
双十一和6.18是巨大的渔网,而我们必须确保将捕获量和潜在的未来收成最大化。与OOH(户外)媒体的整合是一个出色的起点,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基于中转的传播(地铁和公共汽车站)。考虑到消费者在等车时的驻留时间,这是完美时刻,可以超出典型的限时抢购推广范畴,实现更丰富的移动体验和社交连通。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在此期间必须考虑到实体零售计划,更好地将销售节日的购买狂潮最大化。
这些大爆炸式的销售活动显然还会持续,对于品牌和消费者而言,我们看到移动继续在扮演着枢纽角色。而鉴于其规模,关键点是要跳出一次性销售的禁锢,更广泛地思考相关机会,并非常清楚地了解其对于年度销售额和营销计划的影响。面临强大、具有潜在颠覆性的折扣驱动型活动,如果我们要保护品牌的实力,就必须寻求打造与消费者更亲密的关系和更紧密的联系,以取得全年的成功。在这方面,最佳合作伙伴就是移动营销领域的专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