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隐士,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简直望尘莫及,然而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两个外国人居然敢于把这件事付诸实践,实在令“中华儿女”汗颜。
外国人喜欢猎奇,喜欢挑战,为了探索哪怕花费一生的时间,在他们看来也是值得的。比尔·波特认为“隐士是中国保存的最好的秘密之一,他们象征着这个国家很多最神秘的东西。”
两个对东方文化充满激情的美国男人仿佛穿越时空立于云雾缭绕的峰峦叠嶂之中,他们的深眼窝高鼻梁、还有浓密的胡须好像都与遁世绝俗、清贫乐道的隐士格格不入,然而正是他们,把一幅幅现代隐士生活画卷展开在中国人面前。
而在比尔·波特的自序中,我明白了他为什么如此执着于对中国隐士的追寻。自小,他就喜欢独处,总是被孤独所吸引。并非因为他不喜与人交流,而是发现了独处有如此多的快乐,“只有当我们独处时,我们才会更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与万物同在。”当他读了许多有关中国隐士的书才发现,独处还可以使人变得更有智慧、更加仁慈。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出家人甚至有一种误解,以为他们是为了躲避城市的纷扰,才“躲进”山中。然而他们并非去山中无所事事,而是怀抱着信仰潜心修炼。山中的生活必然是艰苦的,比不得城市中的锦衣玉食,去山中也并非仅仅是去吃苦,毕竟不能指望逛逛道观就能学到东西。至少要在道观里住上三年,而且要做日常杂务,如果能忍受这份艰苦,那么三年后,就可以请一位道士做你的师父。
西安仙姑观的谢道长在与比尔·波特的谈话中这样说:
“你必须头脑清醒、心地纯净。就像我刚才说过的,至少要有三年的体能训练,你的心才会变得足够宁静,才能够理解道。”
这位被比尔·波特形容为“心清澈得就像久雨后的天空”的谢道长已在华山生活了六十年。有的人愿意用一辈子来修行,这是他们的选择。
隐士传统之所以能够延续,是因为中国人一向尊重过去,而隐士则保持了那个“过去”最重要的因素——它的精神传统。随着文明的发展,这个传统既没有被遗失,也没有被遗忘。恰恰相反,在中国,隐士一直是人们最尊敬的人,因为隐士是圣贤。他们能够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听到其他人听不到的声音。
另有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就是是否感到孤独,彻慧回答:不,我喜欢一个人住着。我不能离开这座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着,也许他们的执着是在那大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