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用5分钟时间谈谈自己的孩子。
如果妈妈谈到孩子的时候,脸上就洋溢着幸福感,用的都是正面、温暖的词汇,那么这个小孩到7岁的时候,就能跟同学相处的很好。
反之,如果妈妈的表现充满了抱怨和负能量,那么孩子就很有可能,会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有没有一点点触动?你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社交结果。
“我不想去幼儿园呜呜呜......”最近,玲玲妈从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嘴里听到了这样的话。“为什么呀?告诉妈妈。”玲玲撇着嘴抽抽搭搭地说,“因为没有人和我玩。”那模样委屈极了。这句话让朋友遍布五湖四海的玲玲妈很吃惊,孩子这么小,不该是很容易和小朋友打成一片的年纪吗?怎么会没有朋友呢?
在家里独霸一方的“小皇帝”、“小公举”,到了“皇帝”、“公举”扎堆的幼儿园,就很容易遇到这个问题。有的宝宝是“人气王”,丝毫没有难交朋友的问题。但对个性比较内向或是爆脾气、爱哭的小朋友来说,融入集体和交新朋友就有些费劲了。
宝宝的社交技能发展历程
交朋友是宝宝社交能力发展的一部分,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各个年龄段的宝宝社交技能的发展:
1岁:这个年龄的宝宝以自我为中心,不懂朋友的概念,也不懂得分享玩具。就算几个孩子在一起玩,也是各玩各的。所以孩子们的冲突会比较多,妈妈们要注意观察,及时制止不当行为,引导宝宝用友好的方式做游戏。
2岁:2岁的宝宝几乎是我行我素的,他们拒绝分享,玩游戏时也很少和其他孩子互动。这时,妈妈们可以创造机会让宝宝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练习如何与同龄人相处以及交朋友。
3岁:宝宝接近3岁时,尤其是上了幼儿园之后,对父母的依赖减少,真正开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互动、玩游戏、交朋友了。他们会试着考虑别人的感受,学着分享、交换、轮流玩耍,和小伙伴之间的冲突也变少了。
4岁:这时宝宝可能会有很多朋友和“最好的朋友”。如果宝宝不合群,这就需要我们push一下,给他一些鼓励和方法。比如向别的小朋友介绍自己,提出想要加入游戏的想法,或者主动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趣的游戏。
5岁:在选择朋友方面,宝宝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如果宝宝的朋友不合我们心意,比如是个“霸道总裁”。相比强行干预,教他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现在轮到我玩了”、“今天我想第一个玩”,这样的做法会更好。
交朋友的那些事儿
还是“小不点”的宝宝,就要开始学习社交,这样他才能在今后跟小朋友、老师、大人们相处时有好的表现。可爸爸妈妈在有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时,千万别忽视了一些小事。
据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最希望孩子获得的能力里,超过七成的家长选择了自信和沟通能力。这两者都是有利于孩子终身学习的社会能力。
在现实环境中,由于受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影响下,许多家长仍按照自己的理念为孩子创设出自己心中的成长模式,殊不知却违背了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从而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儿童心理和社会交往的问题。
1、只在幼儿园里学开口
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不该只局限在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才是更广阔的空间。父母首先要鼓励孩子自我表达,每个幼儿一开始都是只敢在最熟悉的人面前开口,比如爸爸妈妈等,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选择熟悉的场地,让孩子开口。
2、过度保护宝宝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间时常会因为玩具或事物产生冲突,甚至吵架、打闹。孩子吵架,吵过就忘,但部分家长却颇为“记仇”。有的家长会说出‘不要再和他玩’或‘他欺负你,他是坏人’之类的评价。殊不知,家长这样做不仅是过度保护,并且人为地给孩子留下印象,把人简单地分成了‘好人’和‘坏人’。
3、不让孩子抢玩具
不少家长害怕孩子间产生冲突,一遇上孩子分配玩具不均的事件,往往息事宁人地说:“不要抢,我再给你买一件。”家长千万别做“和事佬”,其实这样是扼杀了孩子与人交往的一次机会。孩子或许就在争抢玩具的过程中,领悟到怎么才能与人沟通,并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常常说,为什么我们要鼓励妈妈们变好?因为一个家庭中,只要妈妈这个角色捋顺了,孩子就会好,老公就会好,全家都会变好。
作为家庭中最重要的人,一个妈妈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
觉得孩子调皮、难带的不行,老公、婆婆都不给力,工作永远都做不完,自己的生活渺茫无望,很多人都是这样的。
这样想其实没错,因为现状就是这样。
3 - 6岁是儿童情商教育的黄金期,情商界喻为“潮湿的水泥期”!
孩子的情商教育“等不得”,不管您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孩子的个性特质每天都在“凝固”,等孩子“固化定型”了也就来不及了!
有些事情可以等,孩子教育不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