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23
妄想生于觉性,觉性空寂
妄想从哪里发生?发生在心里。心是什么?当前觉性就是大家唯一的心,此外无心,觉性就是心性。故妄想就发生于觉性。
妄想有何特征?攀缘六尘境界,起起灭灭,念念不停,动荡不安。觉性有何特征?空寂而明了,如如不动。它俩为何不一致?因为你陷入了错觉。
问:波浪生于水,水随波而动。妄想生于觉性,觉性是否也随着妄想而动呢?
答:不随,而能够包容妄想之妄动。好比浮云飘在虚空当中,虚空不随浮云而动,却能够包容浮云,任其来去而丝毫不加干涉。妄想虽然发生在觉性当中,但它是妄动,不是永动,无论妄想动与不动,觉性一向如如不动。
觉性既不会随着妄想乱跑,也不会离开妄想而独自寂静,它如六祖大师所言:“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就在你妄想时,你的觉性依然寂静,依然如如不动。在“动上有不动”当中,“动”是指妄想心念,“不动”是指觉性。
如此观察,见性不难。所谓见性,就是找出觉性。
问:当我正在烦恼痛苦时,觉性是否和我在一起?它在哪里?
答:在一起,觉性与你永相伴随,丝毫不离开。为什么?因为你以为的那个“我”就是意识心,也是妄想,痛苦的烦恼的都是它,它发生于觉性,无法离开觉性而独立存在。犹如水波无法离开水而独立存在。如果离开觉性,你便没有了觉知能力,将无法感知一切。
当你的意识心正在烦恼痛苦时,觉性在哪里?就在你的烦恼和痛苦当中,那个能够觉察到烦恼和痛苦的,就是觉性。好比你现在给自己一个耳光,那痛觉就是觉性的呈现,但觉性不是痛觉,它仅仅“知痛”而已。
问:这个时候,觉性烦恼吗?痛苦吗?
答:不会,丝毫不会。请仔细观察自己的心,你会发现,觉性从来就不曾烦恼,也不曾痛苦,也不曾快乐,它一直如如寂静,冷静非凡,空寂而明了。
找到这里,就是你见性之时。
问:觉性是不是阿赖耶识的见分?
答:不宜这样说,只能说阿赖耶识的见分是觉性的一种显现。其实,阿赖耶识的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都是觉性的显现。由于阿赖耶识是染净和合之心体,可以说,觉性是其中的净分,但净分并非独立于染分之外,而是相互合和,犹如水与波不会分离。
虽然相互合和,但觉性仍能够被发觉,是觉性自知自觉,故大家都有发觉觉性的可能。发觉觉性之际,就是明心见性之时。
粗略来说,大家当前六根的知觉性就是阿赖耶识的见分,其中也蕴含着觉性。只要知觉性不执取六尘境界,它也就是觉性本身,此时正是六祖大师所说的“后念离境即菩提”,当你的心念知觉,忽然离开对于境界的攀缘和执取,此时它就是觉性。
故发觉觉性需要从当前的知觉性入手。所以禅宗当中,明心见性不离见、闻、嗅、尝、觉、知。
问:知觉性和当前心念是何关系?
答:当前一念就是知觉性。何为当前一念?心念不乱动,不刻意去分别,只是单纯明了。如果心不停地分别则是妄念,无法呈现觉性,故见性首先必须静心,然后观察。
问:觉性与空性是何关系?
答:觉性本空,空性本觉,是一体两面。在法界当中,不存在实有的觉性,也不存在死寂的空性。诸佛心、众生心都是觉空不二之心,观察到这个觉空不二之心,则见本来面目,是为觉性现前。
所谓本觉、始觉、究竟觉,都是觉性本身,是觉性在不同修行次第当中的呈现。当你初次见性时便是“始觉”,也是开始觉察到“本觉”;未来始觉、本觉二合一,则是诸佛“究竟觉”,您将圆满成佛。
大家学佛修行,不要嫌弃妄想。妄想不可怕,它生于觉性,而觉性空寂,故妄想烦恼本是无根之树、空寂之花。一念回光返照,妄想自然平息,空寂觉性现前,是君明心会道之时。
如果做不到,抬头看看蔚蓝的天空吧,看似无一物,觉性正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