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老师在专栏里介绍自己的读书法,第一招是:六经注我。
他总结到:读者有四层境界
第一层:你读到康德的一个观点,觉得说的太好了,用本子记下来,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引用一下,显摆一下,这个观点是抄袭康德的。
第二层:你又读了黑格尔,读了休谟,读了海德格尔。你把他们关于一件事情的看法都记下来,还能点评一下谁说的更有道理。这就是一篇文献综述,你是可以署名的作者。
第三层:你继续读,还是这个问题,你读了上百本书,读了不同领域的书,那你就能侃侃而谈;关于这个问题,最早是什么样的,后来是怎么变化的,现在又是什么情况,未来可能如何发展。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了。六经都成了你的参考文献,为你一家之言服务。
第四层:你把这些人的东西都读过了,觉得都不太对,你把他们的东西都搁置了,自己另起炉灶,自树一帜,那你就是宗师了。
巧匠摹形,大师窃意。读书的主动性很重要,要有胆量、有信心、以你的学习和研究为基础,去看需要看的书。
与何帆老师所说的类似,在《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里,也将读书划分为四重境界。
第一重:基础阅读。 这个层次的阅读即摆脱文盲,你只需要弄清楚,书中“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第二重:检视阅读。 这个层次的阅读强调时间。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可能要用15分钟读完一本书,或者同样的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用另一种方式解释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即系统化略读。这个层次要求你搞清楚“这本书在谈什么?”或者“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检视阅读完一本书后,你都该回答得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第三重:分析阅读。就是指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一个分析型的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这一层次的阅读就是读者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的为止。弗兰西斯·培根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追寻理解,搞清楚“哪些书适合消遣,哪些书适合细读。”
第四重: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是最系统化的阅读,你需要搞清楚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主动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比如主动阅读与主题相关的其他主题找出相关或相左之处,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