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已经过去的二十余年中,我几乎是在宠溺、无忧、自由的环境下长大的。相信这些个词用在生逢灿烂日子里的大家身上,也不为过吧。儿时总盼望着长大的我们,终究还是长大了。孩童的世界和成人,终归不是一路子的。长大后的我们把“处事态度”换说成为了“人情事故”。
好像不懂人情世故,就是对世事的格格不入。所以之前那个灿烂的世界也就变得些许消沉,毕竟人们后来都学会把自己的颜色藏了起来,换了面目露面。个中冷暖,也只有自己知道吧。
2.
前些日子闲着时,听了不少林夕作的词的歌,有很多感同身受的地方,于是对他产生了一时的兴趣,便翻弄了一些关于林夕的其他作品,果然碰到了一部分产生共鸣的:
“上进只是手段,手段在过程中施展,过程会影响目标,忘记了最终目的。盲目上进,视力模糊,迷失了大视野,盲到不择手段。无论择什么而固执,纵没有作奸犯科,终究在去日苦多来日苦短时,发觉对自己最大的贡献,就是害苦了自己。”
很多朋友在初时,相信都有自己的初衷、底线,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对自己的小认同。可是最终还是不觉的成为了当初讨厌的那种人。人情世故被标榜成了生存基本。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初心可能是为了自己的一个远大的目标或者目的。而在向这个目的迈进的路上,却迷失了自己,丢失了自己,到后来,当在为达到目的而欢呼雀跃的时候,却不知自己已变得人情世故,变得虚伪,假面。这里的人情世故,单单从字面上看,我是持褒贬不一的态度的。但从现实的层面,是很不看好的。因为社会生活让它变了味儿。
自己活的清醒、自在,才是生活的本真,走在人情事故的路上,过程苦了自己,得不偿失!
3.
据了解,市面上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和解释都是不太趋一的,自己便查找了些许资料,起初的意思是想表达人情练达,处事方法和智慧,而现代人却使它变了味,使人性的弱点在这里得到了无限的放大,以致于活的不像自己了。一定会有朋友说,我不人情我不事故,又怎么能适应这个社会,又怎能保护起自己不受伤害呢?
而余秋雨,余老先生却是用毕生的生活经验对这个问题作出了两全的平衡;对生活中的人情世故深有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洞达人情世故的睿智,以及那份和谐中庸的处世态度,不伤及他人,也对得起自己。
余老先生在《更懂生活的人无非这一点》一文中写道:
很多人总在竭力摆脱孩子般的单纯和洁净,总想在生命的底牌上涂上各种色彩,填满各种文字。殊不知,所有的色彩都会变成生命的锈斑,所有的文字都会变成生命的皱纹。只有洗去了各种色彩和文字,生命才会返老还童,重拾好奇。
活着最难得的无非是能够用孩童的心境和好奇去感受世界最初本真的能力,相比虚伪、圆滑的处世态度带来的苦我,保持童真却来的更加弥足珍贵。可能这就是余老先生的睿智所在吧。处世是门学问,但绝不复杂,往往其中最简单的东西才是难能可贵的。
有人说:成年人的生活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
可从来没人说: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开心二字。
你为什么总是不开心?
或许是看透世间冷暖后的无动于衷,或许是看清人情世故后的神色淡漠。
你之所以不快乐,也正是因为看透、看清,让你不再像孩提时那样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
曾经听过一句话:保持童心就是取悦长大后的自己。
余秋雨《最懂生活的人无非这一点》
4.
生在这个事故的时代,我们除了适应外,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调剂它,像余老先生一样用中庸的处世态度,让自己尽可能的活得轻松自在些,而不是丢掉全部的自己去换来苦我。这样太得不偿失了。
人情世故犹如一个百味瓶,任你怎么闻辨,终不知其味,纷繁复杂的气味混杂在一起,让我们难以澄清难以解释,这就是人情世故。
在冷暖自知的人情世故里,你的百味瓶又是什么味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