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人的心理障碍给一个人一生造成的困难,远远大于一般的身体缺陷带给人的困难”。
壹心理APP于2015年5月上线,经过两年的发展,现已拥有超过770多万的注册用户,在所有心理健康类产品中位居第一位,但在整个产品市场中的表现则是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
基于此,笔者通过体验壹心理这款产品,以及结合个人的分析与思考撰写了此体验报告,以期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在整体上把握心理健康领域的当前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产品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来找到产品未来可以改进的地方。
本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体验环境
市场及用户分析
产品结构与功能能
竞品分析
用户反馈摘录
如果我是PM
1. 体验环境
体验机型:华为畅享7plus
操作系统:Android 6.0
体验版本:壹心理4.6.1
体验时间:2017.7.28
2. 市场及用户分析
2.1 产品介绍
“壹心理APP”,国内领先的综合心理服务平台,一直专注于心理健康领域,聚集国内新锐心理学人。旨在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把积极的心理学融入到通俗易懂的心理咨询、心理课程、心理测试、心理 FM 等应用中,输出健康、科学的心理学价值,为需要心理帮助的人提供在线解决方案,为心理机构提供展示、推广及服务平台。
据官方公开数据声称,全国有811家心理机构、6372位心理咨询师、200多个高校心理社团和200多位心理专栏作者进驻平台,网站和APP端注册用户规模高达1300W,在常见的心理健康类APP中位列第一。
2.2 产品定位
成为一个国内领先的、受大众及心理学人欢迎的心理学科普及服务平台。
2.3 市场分析
图1大众对心理咨询师需求的趋势图(注:数据来源于2016年心理咨询行业洞察报告。)
表2 心理健康行业四款产品的竞品对比(注:数据来源于禅大师)
图3 近半年壹心理在安卓手机上的总下载量变化(注:数据来源于禅大师)
图 1 呈现的是,近6年来大众对心理咨询师需求的发展趋势,从图中可知:从2011年开始,大众对于心理咨询师的需求总体上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从2014 年开始,大众对于心理咨询师的需求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在2015年的增幅达到70%;
表 2 是关于当前心理健康类四款产品的竞品对比,从表中数据可知,当前四款产品的ASO指数以及关键词覆盖数都处于增长状态,但是这四款产品的各指标的当前表现都不算太理想;
图 3 是近半年来壹心理在安卓端的总下载量变化情况,从图中可知,总体上,壹心理在安卓市场上的月总下载量是呈上升态势的,进入四月中旬后,下载量急剧增加,从五月份开始,月下载量都保持在1250以上。
基于以上图表所呈现的数据,可以做如下判断:当前大众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未来市场总需求量巨大,但仍然存在某些原因导致该行业的发展尚未进入旺盛发展状态,处于等待时机爆发阶段。
本文认为当前大众对心理咨询需求的增加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经济社会变化太快,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阵痛转型期,城镇化、互联网化、房价高企、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给当前大众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抑郁症,拖延症,焦虑症,强迫症等成为社会流行的“时代病”;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正实现从生存、数量型转向发展、享受型,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其中包括自身的精神健康需求;
第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互联网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心理知识在过去的几年中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传播,各种心理机构和心理咨询平台的出现也为人们提供了寻求心理咨询的途径,同时,人们也慢慢开始理解和接受心理咨询,尤其是新生代的出现,对新东西有着更强的接受度,也更少的受到“中国耻感文化”的束缚,遇到心理层面的问题时,更会去寻求解决途径;
第三,国家政策的支持也是心理健康行业迅速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例如,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视逐渐加强,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和《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因此我们认为我国有适合心理健康医疗的创业土壤。第四,社会事件的推动,在最近些年里,时常会有关于某某社会公众人物因为诸如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自杀的新闻出现(例如乔任梁因抑郁症自杀引发了整个社会对抑郁症的深度关注),这些事件促发社会公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也让大众对心理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同时,也存在一些因素阻碍着心理健康行业的发展:第一,仍然存在许多人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甚至误解,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不习惯将自己的情感和烦恼直接表现出来,多数人认为心理疾病是一种难以启齿的羞耻的事情,公开这些信息会伤及自尊,而且在一个缺乏信任的社会里,泄露自己心理隐私往往有安全上得顾虑,相对西方而言,中国也没有心理咨询的传统,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某些时候,有心理问题往往是通过朋友之间的倾诉来解决(这也可能是诸如美荔姐妹聊这类产品的存在基础吧)。第二,医疗制度和收费问题,很多人觉得心理咨询是骗人的,而且收费“太贵了”,许多精神类的药物都不包含在医保范围类,当前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收费、从业资格等),行业类的咨询师的素质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等。
心理健康类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一,提高服务的质量,由以提高咨询师的质量为核心,建立细分的服务和收费体系,让用户有更多地选择(当前心理咨询市场,至少200元/时,比较贵);第二,未来几年的方向都应该以市场教育为主,慢慢培养用户的心理健康意识,关注社会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恋爱、婚姻、职场),提出专业而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引起社会对心理健康更为深入的关注。第三,通过对当前主要心理健康类产品的体验可知,当前心理类产品的功能主要分为两大块,心理知识自助服务,心理咨询两大类,未来是否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其他的功能,诸如减压训练功能、睡眠质量提升方面的功能,等等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功能,尤其可以重点设计社交功能在心里健康方面的作用。
2.4 用户分析
(1)目标用户
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帮助的人;
从事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师;
对心理感兴趣的心理爱好者。
(2)用户特征
图4 壹心理用户性别、年龄以及消费能力分布(注:数据来源于易观智库)
图5 壹心理用户地域(省份)分布(注:数据来源于易观智库)
图6 壹心理用户地域(城市)分布(注:数据来源于易观智库)
由图4到6可知,当前使用壹心理的用户有如下特征:
性别方面:使用该产品的主要是以女性为主,超过50%,男女相差13.28个百分点(情感方面,女性比男性更敏感,更脆弱);
年龄方面:24岁以下和31到35岁的人群为主流用户,两者加起来超过50%(青春期、就业、婚姻、恋爱、个人成长问题);
消费群体方面:中高消费者处于首位,主要以中等消费人群为主,占总使用人群的82.84%(心理健康领域的某些产品收费较高);
地域方面:一线城市人口占多数,占总人数的44.75%,一线城市和超一线城市加起来占比是59.11%,发达省份和沿海城市人口占多数(思想更开明,比较能接受,人口多)。
综之,可以得到使用壹心理产品的用户特征:
相对比较年轻(18-35岁);
压力大、焦虑;
有一定经济能力;
文化水平相对较高。
(3)用户需求分析
患有某种心理疾病或者心理不适已经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工作,急需获得来自心理专业人士的治疗。
受到一些问题的困扰,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自己的情绪状态,需要获得心理专业人士的指导或者来自其他 用户的帮助来解决疑惑。
主动地需要学习相关的心理知识:用于解释、解决自己面临的心理问题或者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心理问 题。
保护咨询的私密性:对多数人而言,心理疾病是一种难以启齿的羞耻的事情,公开这些信息会伤及自 尊,而且在一个缺乏信任的社会里,泄露自己心理隐私往往有安全上得顾虑。
找到合适且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提高个人知名度,积累病例,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增加收入。
3. 产品结构与功能
3.1 产品结构流程图
基于产品结构图可知,壹心理这款产品主要有三大功能结构:心理咨询、问答社区和心理自助服务(心理杂志、心理测试、心理微课和心理电台)
3.3 核心功能流程图
(1)核心功能列举
由解决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可以得壹心理的业务功能优先级:
① 优先级一:咨询
壹心理的最初目的就是帮助人们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这是其存在的价值点,心理咨询功能为有迫切需求的心理问题者和心理咨询师双方提供了寻找对方和沟通、交易的渠道,心理问题者通过心理咨询功能找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师,获得来自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和干预,有效地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改善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该功能解决了现实心理咨询行业不可靠、找不到、不安全等问题,该功能也是该产品的主要盈利项目。
② 优先级二:问答
社区问答功能很好地弥补了心理咨询功能的缺陷,心理咨询功能是付费项目,且收费较高,但是,有时某些用户可能只是有一些轻微的心理问题,根本不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干预,但是对用户本身来说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活和工作且自身无法解决,这时,用户可以通过问答社区,将自己的问题以匿名的方式发布到社区,寻求心理咨询师或者其他用户的支持,这样用户即可以解决自身的问题又不会轻易的进行心理咨询,减少用户的经济负担,通过这个问答社区还能够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增加用户的粘性。
③ 优先级三:心理自助服务
用户(可能有心理问题或者没有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杂志、心理测试、心理微课、心理电台,自主地了解和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同时更好地了解自身和他人的心理,满足自身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自主地解决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或者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2)核心功能体验分析
① 文章
壹心理的文章功能既满足了用户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的求知欲,同时也满足了用户对了解人们内心心理活动的好奇心。用户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文章:
通过首页的搜索框搜索自己想要阅读的文章,这种方式适合目标很明确的用户,在搜索前就已经想好了要看什么主题的文章,然后从搜索结果中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文章。例如我有着明确的目的,想阅读有关恋爱方面的文章,于是在搜索框中输入与恋爱有关的关键词。
用户可以通过首页中间“文章”导航标签进入文章模块页(这是寻找文章的主要途径),然后浏览文章模块页中的所呈现的全部文章,或者通过顶部导航标签(将所有主题分为13个大类)筛选出某个方面的所有心理学文章,选择其中的文章进行阅读,这种方式适合于那些没有明确目标的用户。例如我对心理学方面的东西很感兴趣,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想看些什么文章。
从首页的推荐列表或者滚动框中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文章。壹心理文章模块页由推荐滚动栏和文章列表组成,在推荐滚动栏中,由系统推荐5篇某个时间段内用户浏览数位于前列的文章,文章列表栏则按文章发布的时间顺序呈现。
壹心理文章的核心主张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心理学观点,和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最新的新闻事件。为了避免用户思维定势,将文章理解成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而感到阅读压力。
壹心理做了以下设计:以白色为背景色(白色代表着清爽、无瑕、冰雪、简单,让人感到轻松、愉悦),需要指出的是,壹心理的整个基调都是以小清新为主,具体体现在:点击进入壹心理,用户首先看到一幅以白色和天蓝色两种浅色调为主色调的画面。白色代表着清爽、无瑕、冰雪、简单,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天蓝色代表着宁静、自由、清新、沉稳,让人感到信任、轻松;在该画面中间,是一只正在碧蓝大海中遨游的海豚,海豚温暖、善良、乖巧、和蔼,在大海中遨游的海豚,让人感到自由、放松,同时,海豚也代表爱和保护的意思;在该画面的底部,是由“壹心理”三个大字和“有心事 找壹心理”一句话组成。
通过这个画面中的元素,很好地传达了壹心理这款产品的宗旨,即壹心理是一款帮助用户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心情,重新找到心灵宁静的产品,也奠定了后续的基调,以白色为背景色,内容以小清新为主 。通过这个画面元素的呈现,也让用户在进入产品时会更轻松,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也迎合了年轻主流用户的审美倾向,这样用户也更可能去使用该产品的功能;文章列表中文章与文章之间有着较大的间距,用户浏览起来更放松;文章的标题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使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共鸣;同时采用左文右图的形式,在右边配上以唯美、清新为主的图片。总体上,文章内容的用词也是以说明问题为主,语言相对比较简洁明了。
此外,在主标题下面,还会配上一句传达文章主旨的话,这样有助于抓住用户的眼球,在用户头脑中形成一个基本的概念,引起用户的思考,诱导用户进行深入的阅读,再者,在文章标题的右小角,显示了文章的浏览人数,这样可以为用户提供的一个筛选文章的标准,有助于用户在无目的的浏览中找到自己将要阅读的文章,迅速沉浸到阅读中。
② 测试
壹心理的测试功能满足了用户了解自我的需要。
除了通过首页中间标签、搜索框和首页推荐列表三种方式进入具体测试外,用户还可以直接通过首页顶部的导航标签寻找相关的测试。首页“测试”导航标签是进入测试模块的主要途径,测试模块页面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滚动推荐栏、类型标签(8大类型)、付费测试推荐栏以及混合测试列表(默认是按时间排列,用户可以按时间、人气、付费和免费进行测试筛选)。
类型标签通过8个标签将所有测试分为了8大类别,但是在使用中发现,8个分类并不是互斥的,存在在多个分类中可以找到同一个测试的情况,也就是采用模糊分类标准,这种多维度分类标准拓展了用户思维,让用户可以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去解读测试。
测试模块中包含付费和免费测试两大类: 付费测试都是一些专业的心理学量表,用户作答后会生成专业的测评报告,且一般不能重复施测,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测量学的规定。而免费测试则都是一些趣味性质的测试,娱乐性质多于测评性质,一般也不用来做专业的指导。 用户做完一篇测试的流程是:点击目标测试进入测试→封面页点击开始测试进入题目页→点击查看结果进入结果页。
免费测试和付费测试对于产品本身来讲都有重要的作用。付费测试则完全是作为一种商品进行运作,由测试详情界面可知,测试的标价采用先给一个先前价格,再用斜杠划掉过高价格,制作价格梯度,形成价格对比;付费按钮采用红色;在标价下面显示已测试的人数;在测试标题下面用一句反问句,点出测试的主题,引诱用户去思考,激发用户的好奇心。
这些策略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促进销售,让买家看到实惠,激起买家的购买欲,增加转化率。免费测试以趣味、娱乐为主,为产品带来了大量的流量,笔者在混合测试列表栏中按人气条件进行筛选,可以看到,排在前列的都是些带有趣味性的免费测试,且根据右下角显示的测试人数可知,免费测试为产品带来了众多用户。
③ 课程
壹心理的课程功能满足了用户的求知和了解自我的需要。用户寻找课程的方式与测试类似。课程是壹心理APP中付费咨询和测试外的第三个重要变现渠道。
从面对的对象来看,课程大致可以分成“大众类课程”和“咨询师培训课程“两大类:大众类课程是指一些通过科普心理学知识和原理,帮助人们更好地调适心态,快乐生活的课程;培训课程则主要是指咨询师考试相关的培训。从是否付费上看则可以分为免费与付费课程两类。从课程形式来看,则可以分为直播和录播微课两大类,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课程页面由5部分组成:推荐滚动栏、类型标签(8个)、大咖讲堂、心探社推荐以及咨询师课程推荐。根据用户对课程的评论,用户对相关课程的反映是比较正向的。
特别地,在课程详情页的右小角使用的是蓝色立即参加按钮,而非红色立即购买按钮,参与与购买激发的是用户两个不同的心理模式,前者更多地是激发用户内在的学习动机,后者激发的是外在动机,用户的参与感越强,在学习的过程也就会感受到更少的枯燥,更有助于用户持续的学习下去。
此外,在课程列表栏的右下方同样显示了参与课程的人数,其作用与前文所述类似。
不足:缺少互动答疑功能,用户没有渠道与课程主讲人进行深入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用户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用户的参与感和投入感。
④ 电台
电台功能满足了碎片化时代,大多数用户缓解压力,舒缓情绪,改善心情,寻求心理安慰的需求。为此,电台功能为壹心理这款产品带来了大量的流量,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每天收听的人次达到150万人次,从平台上线到现在累计收听收人则已经超过了4亿人次。
用户可以通过4个入口收听某个心理电台:从搜索框搜索结果中寻找电台、点击搜索框旁边音频标签直接收听心理电台、点击首页中间FM标签进入电台模块、通过首页顶部导航标签。电台模块中将所有的节目分为了8个类别(8个标签),其中前6大类的分类标准都是音频的主题,最后2大类为科普知识和课程讲座。音频内容的生产方式基本上是“用户UGC——平台审核”的做法,这种做法大大增加了节目的数量,提高了网站内容的更新频率,但是由此带来的弊端就是流量过于分散,每一期节目都无法吸引太多的用户来收听。
从内容上质量上看,多以美文、鸡汤文为主,或是主播在壹心理平台上写的一些文章,节目原创性稍欠缺,或是和平台上其他内容有重复。用户在退出播放器页面后,音频还可以在后台继续播放,这一点符合一般音频类APP的做法。电台页面由分类标签、热门推荐、最新FM、最新心理课四大部分组成,在每个电台仍然是以文字加图片的形式呈现,右下角同样显示了收听的人数,对于希望迅速找到一个电台进行收听的用户而言,他可以通过热门推荐和收听人数两种方式来以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个电台进行收听。
⑤ 问答
问答功能满足了用户寻求答案,解决疑惑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要和好奇心。问答功能在底部一级导航中间位置处均设置了入口,可见壹心理对问答的重视,经体验整个从提问到提交结束一共4个步骤“问答-提问-编辑-标签-发布”,流程有点长,特别是在选择标签时,标签的类型太过于详细,多达20多种,这会给用户造成选择困难。
问答社区页面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滚动推荐栏和问答列表。
在问答列表的上方是细分筛选条件:问题类型和排序标准,前者采用的是悬浮式导航,用户通过这两个筛选条件筛选自己感兴趣的问答。特别地,与前面各功能主题列表不同的是,问答列表中除了显示了各个问答的回答人数,还显示了问题的提出时间,因为当用户看到问题提出的时间距当前越近,那么用户感受到的心理距离就会相对近一些,也会给用户造成一定的心理急迫感,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用户对问题的回答。
此外,问答社区,采用了匿名发布的功能,这能够很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这个是一个很好的功能设计,一般情况下,用户在线上提的问答多数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好意思提的。
不足:在编辑页面缺乏保存草稿的按钮,用户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户有可能因为临时有事被打断或操作过程中不慎误触退出,再次进入发现辛苦编辑的问题烟消云散,这将会极大的打击用户的提问积极性。
⑥ 咨询
咨询功能是壹心理这款产品的核心功能,满足了用户解决心理问题,重新恢复健康的需求。咨询功能即是产品的核心功能,也是这款产品的重要营收模块,分为心理咨询和即时倾诉两大模块,为此,在整个产品中有着多个入口:APP底部Tab导航栏中的“咨询”标签,通过这个标签用户可以进入心理咨询页面;首页的“预约专家”和“即时倾诉”标签也是咨询的入口分支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标签处于首页的中间位置,且形状面积大于文章、测试、课程和FM标签,由此可以看出设计者对该功能的重视;用户还可以在首页顶部导航标签列表栏、滚动推荐栏、以及首页列表栏内接触到某些推荐咨询;最值得指出的是,在问答功能的发布成功页面也存在进入咨询的标签,该设置有助于增加用户使用咨询的转化率,用户在发布完问题后,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才能得到回复,他可能会比较焦虑,如果用户本身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话,他这时使用咨询功能的概率就会增大。
用户使用咨询功能的整个流程是:进入咨询页面-选择咨询师-点击预约-填写相关信息-付费-进行咨询,整个流程模拟了现实心理咨询流程。
倾诉和咨询的不同之处在于,倾诉是用户在电话中向咨询师倾吐自己的烦恼,宣泄自己的情绪,咨询师更多的是倾听和接受,咨询深度浅,收费相对较低。咨询则是正式的系统化的,有双向互动,有专业咨询技术介入的心理咨询,分为语音、视频和面对面三种形式,价格不一,用户可以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咨询服务的收费要高于即时倾诉,收费普遍在200元/小时以上。倾诉服务预期达到的目的是宣泄即时情绪,释放心理负能量,而咨询则着眼于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健康,实现心理成长。两者在定位上不同导致了收费的差异。
其中,心理咨询又分为“话题榜”和“专家榜”,两者的区别在于,话题榜都是咨询师发布的用户常见的一些心理困惑的主题,目的是吸引有对应问题的用户来找自己咨询。
相较于一般咨询平台,咨询师只能被动地等待用户在找到自己做咨询相比,这个功能无疑给了咨询师更多“主动出击”的机会,是一个比较有创意的做法。心理咨询页面由专家推荐框、咨询类型标签、心理咨询(预约、咨询、评价等)的最新状态滚动栏(这能够有效地刺激用户进行心理咨询预约的欲望)、推荐专家列表和推荐话题列表组成。
具体到某个心理咨询师页面,为了证明咨询师的专业性(这个对心理咨询而言非常重要,影响用户对该咨询师的信任,最终影响用户对该咨询师服务的使用,也就影响到交易是否成功),整个咨询师介绍内容由4屏的内容组成,具体内容包括:咨询过的案例数(重要影响因素)、从业资质、擅长领域、擅长疗法、教育背景、咨询对象、咨询须知等。此外,还有个突出设计点,即“预约”按钮采用的是蓝色,而非为了促进使用转化率而采用红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用户预约心理咨询时的紧张、不安的心情。
5. 竞品分析
注:该表格由笔者整理得到
6. 用户评价摘录
由上面的摘录的用户评论可知,总体上,用户对壹心理的反馈是正面的,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专业、正规;
第二,心理测试既专业又有趣,这应该是用户最满意的功能点;
第三,内容丰富,心理文章和FM电台都能给用户带来心理的正向影响;
第四,心理咨询的老师的专业度受到用户认可,能够帮助用户切实的解决心理问题;
第五,界面清新,功能简单、使用,用起来不太卡。
但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反馈:文章字体太小;评论者太少,用户活跃度不够,心理咨询的价格太高;会出现搜索结果不匹配,咨询师界面空白的Bug。
7. 如果我是壹心理的产品PM
前面几部分,笔者从市场与用户、结构与功能、竞品对比以及用户反馈这几个方面对壹心理这款产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基于这些分析可知,总体上,壹心理是一款在未来有着不错前景且具有众多别致设计的产品。但是,这款产品也仍然存在一些地方值得未来予以改进。
7.1 评价
优点:
(1)抓住了用户需求痛点(找不到、不专业、不安全),所有功能点均围绕心理健康服务展开,三个不同层次的服务功能针对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的用户(心理不适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者、有心理疑惑者、对心理感兴趣者),定位明确;产品的内容丰富有趣(文章、测试、课程、电台),整体基调比较清新和富有趣味,更符合年轻用户的口味;构建了完备的心理专业人才体系(全国有811家心理机构、6372位心理咨询师、200多个高校心理社团和200多位心理专栏作者进驻平台)。
(2)产品功能结构清晰(心理咨询、问答和自助服务三大功能模块),核心功能点突出(心理咨询功能设置了多个入口),采用底部tab bar,避免用户迷失重复操作。基于用户心理模型和行为习惯,交互一致,操作简易(例如心理咨询功能的操作流程模拟了现实心理咨询流程,在推荐页中间位置放置核心功能入口);对产品细节有较好的把握(例如同样是付费,测试、课程和咨询的三个按钮采用了不同的颜色和文字)。
缺点:
(3)社交属性较弱,虽然用户可以通过问答社区进行交流,但是这也仅限于针对某个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用户之间没法进行其他方面的交流和沟通,一般情况下,用户使用该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满足恢复心理健康的需求,用户的社交需求无法得到充分地满足,这不利于增加用户的粘性;
(4)心理咨询的价格过高(最低价200/时),没有对心理咨询收费服务进行细分,门槛过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用户对该功能的使用。搜索信息有时不敏捷,做测试时,题目之间的跳转不灵敏,有一定的延时,略微影响用户体验,内容主题的划分过细(多达十几个类型),没有将多数人关注的主题做特殊处理予以突出,一定程度上给用户带来选择困难。
7.2 建议
(1)具体功能方面
① 问答
问答社区的问题编辑页建议增加一个保存草稿按钮和退出二次确认提醒,问题的编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户有可能因为临时有事被打断或者操作过程中不慎误触退出,再次进入发现辛苦编辑的问题没了,这将会极大的打击用户的提问积极性,为此有必要增加一个保存草稿按钮和二次退出提醒。其次,针对有些用户的反馈,他们的问题得不到回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用户下次提问题的信心,如果用户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其他用户或者咨询师的回答,建议系统自动给用户推荐类似的问答和相关的心理文章或者其他服务。此外,建议减少问题发布时选择的标签种类,将标签页与问题编辑页合并。
② 文章
对于原创类的心理文章也可以设置打赏功能,这样即有助于更多高质量文章的出现,用户也可以通过打赏来表达喜欢、认同的情感,用户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也会投入更多的情感,可能会出现更多地分享和评论行为,还能拉近与打赏对象的距离(主观感受),增加用户的粘性。再者,还可以通过给予用户积分鼓励的方式,鼓励用户将一些自己认为好的文章分享出去。此外,针对有些用户对字体太小的反馈,建议增加几种风格的字体;同时字体缩放区间小,用户感知度很不明显,建议支持字体可缩放至各种大小,照顾不同年龄层、不同视力强度用户的多样化阅读体验。
③ 测试
测试结果反馈要减少文字性陈述,可以采用图表加文字或者图画的形式呈现,同时可以提供个体在所有测试用户群体中的位置信息,让用户找到归属感,增加测试的趣味性,鼓励用户将测试结果分享出去,可以采用积分的方式,每分享一次出去,就送多少积分,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兑换钱币用于购买付费测试。再者,有些测试也是用户制作的,所有也可以设置打赏功能。
④ 咨询
对咨询师擅长方向的介绍过多,这样会妨碍用户对咨询师的准确把握,建议将咨询师的擅长方向限定在5个左右,且采用形状或者颜色进行突出,在每个擅长方向后增加过往的成功案例数记录,让用户更有效地选择适合自身问题的咨询师。
⑤ 课程
建议增加一些小视频类课程,或者将每节课的时长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当前的视频课程普遍性的在1个小时左右),使得用户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再者,当前的课程比较杂乱,可供用户筛选课程的标准不多,且效果不好,这样可能会导致用户购买了不合适的课程,而这些课程的价格比较高,这可能会导致用户不好的用户体验产生,为此,建议重点打造几门王牌课程,这样能够对用户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冲击,增强课程的影响力,最终增加产品的知名度。此外,建议增加互动答疑的功能,让用户与课程主讲者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⑥ 电台
建议电台增加离线下载功能,最新FM和最新心理课进行合并,没有这个必要,在某种程度上还会给用户造成选择上得困难。
(2)其他方面
① 推行校园战略
心理健康领域尚处于用户教育阶段,根据前文的相关数据可知,壹心理的用户主要是18到35的人群,在这个年龄中,大学生群体占了较大的比例,恋爱心理和就业是大学生群体需要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未来他们还可能要面临婚姻、家庭教育等问题,且他们不仅有足够的空余时间,且易于接受新事物。因此,未来应该加大线下推广,深入校园进行宣传,抓住大学生群体,通过校园战略教育用户,培养用户的忠诚度,牢牢抓住主流用户。
② 增加心理圈功能
在心理圈里,用户可以匿名发表自己的状态,表达自己的心情,收获他人的点赞、关注,感到自己被接纳,被爱,有归属感,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在与其他用户互动过程时,产生情感上联系。这时,用户也不知不觉在对产品,产生情感上的依赖,进而增加用户的粘性。
③ 利用大数据实现个性化推送
根据用户的一些基本信息进行每日个性化推荐,目前壹心理积累了大量关于用户的数据,因此在技术上可以实现通过对用户分析,为用户推荐合适的内容(例如根据用户所处年龄段、性别,推断其可能面临的问题,为用户推送文章、课程、咨询师),让用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