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于我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算是我的一个转折年。
这一年,我离开北京,回到了老家,一个三线小城市。
当初毕业后选择去北京,其实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感觉工作机会多,总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毕竟年轻,多去闯荡,多去经历,总不是坏事。所以那段时间,当有人问到我,你为什么来北京,我真的不知该如何作答。那时的我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并没有想过3年后我就逃离了北京。记得前一段时间看新世相的文章《北京再大也大不过你》,关于那些在北京打拼的外地人,才明白其实我离开北京真的只是早晚的事。
每个在北京打拼的人,应该有自己的目标,这样才不至于特别迷茫。就像那篇文章里提到的,一个按摩师,28岁,在北京5年,她说“我不想在北京立足,我只想赚钱”,北京的所有景点,她只去过天安门,南锣鼓巷都不知道在哪?北京的生活千万种,都不是她想要的,她只想和这个城市发生一种关系,就是金钱关系。
另一个是一个导演,在北京,他能找到那种自由的感觉,独一无二,北京有的别处没有,现在的他接了公路片的活儿,既能骑摩托,又能拍片,这是他想要的北京生活。
北京这座城市,充满各种可能,也有着无数诱惑,你需要确认好北京的关系,想想为什么来?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梦想,还是当做年轻时应该打拼一段时间的地方?这个问题是我一直没有考虑好的,当初去北京的时候没有想好,在北京期间没有想好,而现在想想,我似乎有了答案,北京是我注定要呆一段时间的地方,我无法扎根北京,但也不可能不去北京。
当初去北京加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遇到了2位好领导,那是我毕业后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刚毕业的我就连Excel都不会做,而我的直属领导并没有嫌弃和批评,而是手把手交给我怎么去处理各种数据。当时我做的是运营岗位,对于我来讲,也是一个陌生和全新的领域,由于是在分公司,那段时间的工作我几乎涉猎了运营体系里所有的工作,工作中出现什么问题,经理都会帮助我去总结,去复盘每一个活动。
可是年轻的我总不懂得珍惜,当时在公司工作一年半,遇到了瓶颈,公司本身业务开展也不太顺利(但那可能只是我作为基层员工的想法,而老总们却永远保持积极的态度去看问题),虽然涉猎了运营的各个工作内容,但是当时总感觉自身并没有一个核心能力,那段时间工作状态十分不好。那时一心想的就是一定要学一项技能,当时目标选择了设计,也就是要去那种培训班全职学习5-6个月。当时给经理说了之后,经理多次找我谈话,以他自身经历和阅历,劝阻我最好不要去学,给我核算了学习下来要付出的成本。可那时的我,似乎决心已定,听不进去任何劝告,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职。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会做一些错误的决定,走很多弯路,即使有高人指点时,依然我行我素。在学习的中途,我就意识到当时经理劝阻我是多么的正确。没有什么比在工作中积攒能力,学习技能再好的了。当自己认知总停留在低段位时,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选择是多么的愚蠢。
在学习了长达6个月的设计后,我重新步入找工作的大军,那时我意识到我的设计水平有限,包括软件操作能力、包括设计想法,再尝试了投递了无数个简历后,我得到了很少的面试机会,这极大地打击了我的自信心,我没有勇气再去找相关的工作了,我感觉我无法胜任一份设计的工作。后来我还是选择了老本行-运营,去了另一家互联网公司,这一次我没有刚来北京的时候那么幸运,由于工作场景的转变加上一段时间不工作,我变得很不适应,在2017年过年后,没多久,我又一次离职了。
这一次,在经过好几天的思考后,我做出了离开北京的决定。多种原因促使我做出了这个决定。那时的我有些心灰意冷,有些力不从心,意识到北京不是我要立足的地方。来了这么长时间,我依然在这座城市没有找到归属感,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我在这座城市并没有多少朋友。我个人有太多弱点,可能并不适合这座快节奏的城市,以我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我早晚会被淘汰出局的。我已经体验过这里的多种生活,看过了所谓的繁华,体验了每天的早晚高峰,逛过了大部分的景点,当电影结束,也是时候离场了。
我始终没有确认好北京的关系,我其实一直都是在迷茫的状态下混乱挣扎,在这里,我充满着焦虑困惑和痛苦。结局可能就是早晚要离开,那好,晚离开不如选择早点告别。走的时候,收拾好行李,看着蜗居的小屋,那一刻,内心竟然是平静的,没有想象的那种悲壮和伤感。离开北京,我只告诉了我一个大学同学,同在北京打拼的舍友。
带着行李,还有负债累累的信用卡(学习已经花光了我的积蓄,还有一大部分贷款),我回到了老家,三线城市。离开北京,刚回老家的那段时间,只有我大学同学和爸妈姐姐知道,我是一个特备敏感的人,我不想让人知道我就这样灰头土脸的回来了,人家都说衣锦还乡,而我却是负债累累回乡。
回家后找了一份教英语的工作,还好这么多年英语一直没落下。回到家后落差多少还是有的,没有了大城市的繁华,没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休息的时候也只能窝在家里。周围谈论的都是考公务员,考事业编,大家也都忙于此,毕竟在小城市这的确是一份收入稳定,看起来又比较光鲜的工作。而且,这样的工作还能获得更多的相亲机会,一个在职教师朋友,差不多每个月都有那么1-2个相亲对象。
回到老家,就轻松了吗?并没有,依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加班也是常有的事,还好之前也已经习惯加班文化。依然会焦虑,焦虑着工作,焦虑着房子。
北京的经历带给我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开放的视野,在北京大家谈论互联网、谈论知识付费,而在小城市这些谈及的太少太少。而我接触到的互联网氛围,也让我即使在三线城市也保持着一线城市的状态,依然保持学习,去看书、学习写作,加入写作社群,和全国的小伙伴共同进步。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可能不会离开老家了,但是我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充满信心,互联网时代,人不会被地域所限制住,只要你有能力,在哪里都可以发光发热。
回来10个多月,迎来了18年,没有了那么多的诱惑,内心略微平静,现在努力做减法,不再什么都学,而是把一两样学好做好,不追求斜杠青年,先把一件事做好,再去拓展。
18年,继续做一个上进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