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拿铁
简单生活1.0主要围绕“外物极简”方法展开,这也是当下市面上介绍最多的极简原则。说到底,无非奉行少即是多的原理,鼓励扔扔扔,克制买买买。听上去容易得很,可内心平静却依旧如远航灯塔,难以抵达。一念贪嗔痴,即刻便打回原形,该焦虑的扔焦虑,不该错失的仍错失。极简生活理念到底如何内化,如何使自己的内心回归到平和而又丰盛的状态,这是简约生活更高阶的目标,也需要更深入的探究。
找到心灵极简的路径,是从对外物的“幸福感”高低上表现出来的,而每个人的“阀值”和标准都不尽相同,因此最难以用“XX方法”“XX规律”一以贯之。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无法获得对自己幸福感的正确认知呢?不见得。我们可以把自己当作实验室里的小白鼠,为自己设计一系列的观察指标,认真记录结果,一样可以获得属于个人的幸福值数据。例如,用“连续三天只做A和三天只做B的方法”测试自己到底“出门Party更幸福还是蜗居在家更幸福?”“线上玩耍更幸福还是线下玩耍更幸福?”“走文艺青年路线更幸福还是做运动滑板酷少年更幸福?”这样的行动实验比看十篇相关心理学解说管用多了,而且百分百跟你匹配。只要你愿意动脑,设计的实验项目越多,收到的数据越全面,对自己的了解就越深刻,也就越容易认清自己的内心。
做到了以上,我们就可以逐渐归纳总结一套适用于自己的“心灵极简幸福法则”了。属于内向型“死宅星人”,就可以在朋友招呼你晚上去夜店high的时候坦诚say“NO”,因为你知道呆在家你才更嗨;热爱线下面对面“勾搭”的就不需要耗费时间在线上寻觅良友佳伴,从而广泛收集各类同城活动信息;喜欢文艺的就去文艺,爱好豆逼的就聚在一起豆逼,谁都不愿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同样的,在臭气相投的群体里,你才发觉自己并不是世界上最孤独的那一小只。这样过日子,当然有效率还更有乐趣。
因此,心灵的极简主义,好像不是去做个算术题,更像是逻辑推导到最本源,“尘归尘,土归土”的初始态。常常听人说,最舒适的鞋就仿佛“没穿一样”,其实是感受不到它存在的。心灵的极简主义就遵循这样的原理。越是让你感到毫不做作地“存在(being)”于世,越是幸福满溢。那个时候,贪嗔痴统统不见,你就是那个全然空性的你,多一分都嫌多,过犹不及。生活中多保持这样的状态,我们想不幸福都难。
极简的心可以指导我们把每一寸时光都过得自我满足。而不断地“施与”和“付出”将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盛和富足。简单生活3.0,我们会讨论“简与施:越想要获得,越要付出去更多”。
-END-
相关内容:
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