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分布式与去中心化是互联网的重要理念之一,它们是互联网建设的基础,但随着互联网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分布式与去中心化的理念也开始成为一种思维方式。
蜂群思维
要找到分布式和去中心化在生活中的体现并不难,蜂群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连线》杂志前主编凯文·凯利曾经在《失控》中写道
「这是民主制度的精髓,是彻底的分布式管理。」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每当蜂群在空中飞行的时候,并没有任何一只蜜蜂在队伍前领队,但蜂群依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着。整个蜂群没有一个中心,每个蜜蜂或许都有自己的想法,整个蜂群飞行的方向便是由每个蜜蜂的想法组合比较而产生的,这样的机制使得蜂群能汲取到每个蜜蜂的智慧,从千万个目标中找到最优选择。
中心的意义
中心的重要性在我们心中不言而喻,中心是一个集中所有资源和数据的地方,是所路径的交错点。
中心的意义在于控制,尤其在工业时代,人们将生产和工作都集中在一起,从而达到完全控制的目的。中心能够控制所有的过程,保证完全的准确和无错误。
为何去中心
中心能达到控制的目的,这就意味着所有的资源和数据都需要通过中心才能到达另一位置。但这样的过程在这个时代意义已经不大。
在互联网的建设过程中,互联网的创造者们曾想过设立一个中心来交换数据,但这个方案很快被否定。因为互联网有巨大的数据需要处理,而设立一个中心,虽然达到了绝对控制的目的,但将引出更多的问题。一个中心来处理整个互联网的数据,将使得这个中心极其容易发生错误和故障,而一旦这个中心出现问题,便会导致整个互联网的崩溃,造成极大的问题。于是互联网被设计为无中心的形式,从而是其效率大大提高。
中心带来的控制的便利致使整个系统能做到不出一点错误,但一旦出现错误,中心的控制能力便失去了,整个系统便处于一片混乱,出现巨大的错误。而采用无中心的形式,整个系统看似处于“失控”的混乱状态,频繁出现许多小的错误,但这样的形式却让互联网不会出现大的错误。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它不断地孕育着小的错误,从而来避免大的错误的发生,这便是去中心的意义。
数量的作用
不知你是否仔细观察过水槽放水时的景象,水少的时候,水槽中的水会自然地流走,几乎没有任何声响和形态的变化。但如果水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在拔掉水槽塞子时,你会发现,水槽中的水形成了漩涡,发出“滋滋”的声响,漩涡知道水接近流尽才消失。
以前我们都见过大象,它极为庞大,但数量只有1个。相比之下,几十只比它小很多倍的狼狗或许更加强大。因为它们是分布式存在的,是去中心化的系统,而非是一个大象一样的庞大不堪的中央集权系统。
一粒沙子不足以引起沙丘的崩塌,一滴水也不足以形成漩涡,这么看来,某些现象的发生总依赖于一定的数量。
这就是数量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平时说到的「量变引起质变」。
分布式的系统通向需要数量的支持,有了足够的数量,才能将一个系统划分为成百上千个个体,让每个个体以无中心的“失控”状态运作,才能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所以说,数量可以被看作是分布式存在的基础。
分布式思考
思考无疑是一种依赖中心的行为,它需要从各个个体收集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决策,这便需要构建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来保证所有信息都能够被及时,准确地更新,并按收集到的数据迅速做出决定,而如果这个过程中出现一点延迟或错误,将导致整个系统(比如人)处于极大的危险中。而如果将所有的个体分割开来,抛弃中心,给每个个体分配一项简单的,持续的任务,整个系统的处理能力便可以大大提高。
例如人体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反射做出的动作便是由身体的一个个部分分散控制的,而不是通过大脑思考得到的。显而易见,虽然反射的动作会造成一些小的错误,但由于一旦条件符合,反射回路就会工作,身体便会做出反应。又因为反射只需要判断条件是否符合,这对个体的要求极低,所以这个过程速度可以达到极快,从而使得人在面对危险能以最快速度做出反应,而不是进行复杂的思考。
而如果我们将多个这样具备“反射”功能的个体组装起来,形成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虽然效率不高,但却可以以低效率的方式不停的运行下去(只要能源充足),因为它不会发生任何大的故障,它无需思考,仅需要靠每个个体的动作来工作,即使其中某个个体出现故障,其它个体也能运作,而非全部混乱。这便是分布式的,无中心的“思考”方式。
结语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造就了如今我们生活的巨大改变,“开放”是互联网的核心精神,没有了开放,互联网绝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强大,而正是开放,使互联网能够包容几乎所有的信息,成为了人们交换数据的主要平台。分布式与去中心的理念也竟是互联网思维的一部分。这个世界充满无限可能,而像设立一个中心来统一处理所有的信息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需要学会放手,划分独立的个体,以无中心的形态运行的系统能通过小的错误来避免大错误的发生。互联网作为一个充满不可思议的系统,也为世界上所有其它系统示范,中央控制有时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在这个时代:
要想赢,要先放手。
大量参考:《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