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教育,许多人觉得教育很深,深不可测,教育很杂,繁琐复杂。实际上做教育远没有那么难,有一颗爱心,让学生从中获得幸福就足以搞好教育。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教育很简单,从学生的本质出发,以提高学生各方面受教育的能力为目的,通过受教育让学生从教育中看到未来和希望,通过受教育让一个人幸福。
今天我们之所以觉得教育成了一场负担,是因为多数人对教育提出了不可实现的要求,并且以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在施教,而且还乐此不疲的进行着,结果一场教育搞的全民劳累,且没有明显的效果。眼下的教育便在这种教育体系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当然我们在牺牲者大多数学生的快乐和幸福。教育更应该体现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如果一个人被教育束缚着,接受几年教育就有几年不快乐,甚至教育成了童年的一场噩梦。那么试问:这样的教育还有必要进行下去吗?
事实上,我们可能对教育预先设想的太过完美,完美到希望每一个孩子都长成我们期待中的样子,每一朵花都能绽放同样的色彩,而世界上尚且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何况人呢?我们常常忽略了每一个孩子背后站着一个复杂的家庭,我们总是理想的认为所有的家长都会自觉的理解、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而事实上很多家庭内部是有问题的,家庭成员也是不健全的,更多孩子的监护人是没有履行到监护人的职责。他们关心的或许仅仅是吃饱穿暖,教育的目标是如何使一个孩子性格和人格更加完善,知识储备更加渊博。事实就是与我们的想象大相径庭,然而我们依旧用想象中的完美来要求孩子的成长。这不就是一种矛盾吗?可我们本能的将此略过。
我们天真的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有远大的理想,为了理想都能够付出努力。事实上,教育是所有孩子必经的成长之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远大的既定目标,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绚烂的明天,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未为此付出努力的。我们教育的方向则是一个终极目标:学习优秀,有一份灿烂的锦绣前程。不是所有的人生都是灿烂,更多人的人生抑或属于平凡。让所有的人都学会幸福,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初目的,孔子弟子三千,尚且成才的有七十二人,何况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从教者呢?
我们想着所有学生的心智、基础与天赋是一致的。所以不管班里有多少人,我们总是一个要求,至于考试中出现的参差不齐,我们忧伤、彷徨甚至比学生自己更纠结,总以为自己的努力白白浪费付之东流。实际上,有些简单的高度都是某些孩子难以达到的,众多的课业负担是有些孩子远远不能达到的。我们总是以一个唯一近乎苛刻的高标准来检验那些还在努力中的孩子。目标太遥远,无论孩子怎么努力,始终无法触及,我们还在一旁鼓励: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错误的以为只要坚持,就没有走不到高峰。事实就是:牛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也跑不过马,马再志存高远吃苦耐劳也负重不过牛,鸡再脱胎换骨的努力也不可能与鹰等高齐飞……每个人的天资是有差异的,我们只能弥补,不可强求。可我们依旧不遗余力的坚持着自己,越是这样,孩子就越会偏离方向。难道不是施教者的错误吗?
我认为做好教育的关键是竭尽全力去了解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自身的努力中享受到成功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对一个不那么优秀的孩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这将会促进他下一个阶段的努力。当他认为自己的努力不会白费时,才会如此用心的为之付出努力拼搏。作为从教者,要学会接受不成功的孩子,有缺点的孩子。正是因为孩子有缺点,不完美,才更有享受教育的必要,而那些优秀的孩子到哪都是优秀的,只是你幸运的遇见了他们而已。
教育是一场有温度的爱。对于那些有缺点的孩子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怀,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我们付出一分的努力,就会收到两分的效果,也许我们付出十分的努力,一分的效果也没有,但即便是这样,我们依然要关注他们,因为不管在任何时候,他们都是最需要关爱的那一群体。
做教育要心无旁骛,心中有爱。一个人成天想着怎么去升官发财,注定教育是一场徒劳。千百年来,教育就是一个清水衙门,谁在这里抱的希望最大,注定失望也就越多。做教育还要有一颗慈悲之心,我们同样也要把这种慈悲,对社会、对他人、对万物的悲悯之心传递给学生。只要心里有爱,哪里都是阳光。即使没有辉煌的成绩,也能用爱铸就一座属于自己的丰碑。成功没有标准,而幸福却有,幸福的人大多相似,做一个有爱心、有信心、有慈悲之心的人,即使不那么成功,终将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教育不就是奔着幸福的方向而去的吗?
2018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