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刚入职,你一定有深刻的体会,新员工培训时,所有的讲师给的建议都不会逃脱一条:和你的导师打好关系,多和他吃吃饭,聊聊天。去年一个朋友刚换了公司,也是冲着这一套,想和导师打好关系,让后面的得到的帮助和工作更顺些。他的导师是一个大大咧咧,古灵精怪的人,每次聊天,总能蹦出一些点子,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我这个朋友呢,是一个喜静,爱好读书,走文艺路线的人。一开始,他尽力的想要融入导师的圈子,吃饭和他们一起去吃,平时聊天也尽可能的和他们凑一块,但每次不是静静的不说话插不上嘴,就是变成聊天的终结者。每天晚上走在路上,他一直都在思考,怎么去改变自己,去合入他们这个群体。但最后,不是得到沮丧,就是满满的打击。他也一直在怀疑自己,以前自己在朋友面前的谈笑风生,是不是一直都是自己幻觉。
一次加班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个同事在京东上买书,两个人就不自觉的聊起来了,他们聊王小波,聊顾城,聊林微因。后面聊到旅游,聊到咖啡厅,聊到人生态度,发觉大家的三观是如此得契合,如此得如沐春风。他终于意识到,原来他不是不会聊天,而是刻意让自己去融入自己不擅长的社交群体。
现在的他,保持足够的谦逊和对导师足够的尊敬,导师在工作上也乐意帮他。在其他事情上,比如午饭,比如周末相约,则是哪个让自己舒服并能让自己成长的群体里面。
我想,在职场上,在社交场合上,我们总能看到那些如鱼得水的人,八面玲珑的人,也能看到,也能看到那些顶着不合群的帽子潇洒过活的独行侠。但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内心的自由,我们大可不必刻意委屈自己去成为哪样的人,也不必指指点点别人的不合群,一段关系里面,舒服,内心的那份自由才是应该自己去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