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脱罪的人,蒙羞祖先的魂,
在挖掘魔鬼的坟,以为能灌醉了神。
——顽童MJ116《脱罪》
近日,看了《看不见的客人》这部西班牙电影,不知起因为何想写一些文字记录一下,可能是因为最近看了些书,欣赏了一些经典的电影,实在不忍心让这些优秀的作品仅仅在我心中留下浮光掠影,仅仅让我在观看时感慨万千而时间久了,巧妙的故事情节,精巧的电影设计,一部电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我思考过的细节都忘记了,只记得詹姆斯 麦卡沃伊在《分裂》中毁容般精湛的演技以及《拯救大兵瑞恩》改变我们年轻一代战争观的经典登陆战场景。基于这个原因我想就《看不见的客人》这部电影写一些文字,影评也好,小学写了无数次的观后感也罢,想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看电影的角度来记录下观看这部电影时第一时间的感受。
相比于高成本,大制作,豪华明星阵容的商业大片,这类小成本,演员在世界影坛名不见经传的内容向影片的成功显得难能可贵,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在我这个业余的影迷看来,原因很简单,这类小制作的故事片没有华丽的外表,单靠“内在”赢得业内专业影评人的好评与商业大片不同,星光璀璨的大片可以靠着华丽的外表弥补故事内容的短板,而现在的电影行业也形成了一种“大片模式”,对于我们所谓大片,大多数影迷可能早已不再追求故事内容的丰富饱满,也不期望电影本身可以教会我们什么,我们也许早就陷入“视听盛宴”的漩涡,早就是大片在全球的提款机,但这无可厚非,我自己也是提款机中的一员,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享受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那些只追逐精神上虚无的满足或是追求电影内容上天衣无缝乃至渴望从电影中学到一切处事道理的行为也是非常不可取的。所以在我眼中现今的世界电影行业是不存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种说法的,但还是存在“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的道理的。综合以上的说法,像《看不见的客人》这类影片就有了存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满足人们对于电影最原始的需求,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
“痛苦是救赎的必经之路”也许是这部电影真正想告诉我们的,但是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我想记录的是我自己的观影角度和感受,影片中提及最多的一个词:细节,我就想浅谈一下贯穿这部电影这个词汇的一些具体体现。
细节,我认为这不仅是弗吉尼亚律师(假扮)强调让片中男主艾德里安将凶案细节陈述清楚,同时也是在提醒荧幕前的观众影片中的细节,而这些细节会把艾德里安连同观众们带入到深渊和真相之中。我想把我关注的几个影片中的细节记录下来。首先从拍摄手法来看,本片采用开篇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的开端,虽然倒不是悬疑片中常用的叙事手法,但本片还加入了假设猜想和剧情多次反转等手法结合开头的倒叙给予了观众极大的悬念和想象空间,特别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和多次反转,我们对于片中男主艾德里安的态度产生了多次变化,对于这个人物的设定一直是比较模糊的,在进入影片高潮之前我们始终无法确定他是个可怜的受害者还是那个主动的凶案主导者,这种情况其实是悬疑片带给影迷体验的最佳效果,模棱两可,答案永远在最后一刻揭晓。但是影片在给人想象空间的同时,也很好地把握了这个空间的尺度。故事中的正在进行时是弗吉尼亚律师(假扮)为给艾德里安做无罪辩护而进行的屋中谈话,两人面对面的交谈方式在生活中甚至是电影中都是再平淡无奇的一种行为了,正是基于这种情节的设计,观众就更加集中精力于谈话者的交谈内容和面部表情上,给点应充分展现细节提供了条件,同时相对于其他悬疑剧情片来说,这部影片涉及的人物关系比较少,凶案本身的情节并不复杂,意外事故,沉尸灭迹,密室杀人,嫁祸陷害都是喜欢侦探类影视作品观众耳熟能详的词汇,因此观众不需要花时间梳理人物关系,只需要根据剧情的推进自己推推理,回归上述的观点,这些都给电影展现细节行了方便。这样精心的安排也不失为一种展现细节的行为。
下面记录几个我观察到的几个电影表现细节之处。首先是弗吉尼亚律师(假扮)对于在几个点上表情和眼神的变化,当弗吉尼亚初次来到艾德里安的住所时,表现出的完全是常胜律师的那种自信和修养,眼神坚定犀利,仿佛可以洞察一切,这是极其符合常胜律师这一形象的,随后在电视上播出萝拉的新闻时,她眼皮稍稍下垂,眼神变得不像刚刚进入房间时的炯炯有神,变得若有所思,表现出稍稍的无奈和怜悯。
之后是弗吉尼亚律师看向窗外时的表情,根据结局对面大楼里监视着艾德里安的男人正是自己的丈夫,尤其是当自己拿到了儿子的沉尸地点,眼神似乎在对丈夫诉说着什么。
对于这些表情变化的设计在还未看到结尾时会感到不解,但看过结局之后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二在于剧情高潮处,弗吉尼亚律师(假扮)知道自己的儿子并非死于意外事故,而是死于故意谋杀时,曾一度表现出比较强烈的过激行为,大骂了片中男主,故事在这个情节上的设计是很真实的,毕竟此时的弗吉尼亚律师是被害年轻人的母亲,了解事情的真相时,无法接受甚至精神崩溃是每一个母亲的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了,同时在精神崩溃边缘及时收住将戏继续演了下去,说明片中老妇人这个人物确实有着极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也与剧团专业演员这个角色设定相吻合。
其三就是在片中男主第一次自述的剧情中,男主多次提到自己愧对自己的家人,多次表现自己对于妻子和孩子的爱,导演这样用心思也是为了以家庭为核心来打造片中男主在观众心中无辜的形象,因为亲情和家庭永远都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让观众对片中男主人公的遭遇产生怜悯之情,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果的,最起码我是被片中男主和导演骗到了,误认为片中男主人公是处于弱势被动的一方。而且不止我有这样错误的想法,分享一个豆瓣有趣的评论:“看影片前半段时,我女友说:最毒妇人心,但是看到结尾,女友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影片的整个过程确实也是如此。
其四就是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影片最后弗吉尼亚律师(假扮)揭下假脸皮的一幕确实感到挺震惊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这部电影真的用了这种易容的技术,不像阿汤哥《碟中谍》系列里那样,通过一些拍摄的技术手段整个人整个人的易容,整张脸整张脸的易容,而这部影片最后揭下假脸皮的一幕没有用任何躲避的拍摄手法,是真实的易容术,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原因之二是因为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以为这位弗吉尼亚律师只是良心发现或者她是托马斯老人的老友,是来帮助托马斯给他儿子伸张正义的,但是最后出乎我意料的是弗吉尼亚律师是老妇人假扮的,这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但是看完之后细细琢磨一切又都十分的合情合理,也十分符合人物的背景设定,尤其是两位老人,其实他们夫妇俩可以说是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超乎常人的理智,面对一次次的受挫,影片没有表现两人是如何呼天抢地,如何发誓要给自己的儿子报仇的,不管是托马斯老人第一次单独面对艾德里安还是前者悉心照顾自己的卧床的妻子,我在他眼中看到的都是平静,这也很好的呼应了片尾夫妇俩用这种方式获取真相的结局。
痛苦是救赎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