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者观点:人生苦难重重。
我的思考:正是如此,我们很多人才不愿意面对,害怕苦难。人的天性使然,遇到困难,自然就会避开苦难。我的想法是每个人的人生困能,不同的历程,不同的体会,各自体会,冷暖自知。毕竟对我来说是困难,对他人来说可能是快乐,他的困难,对我也来说也可能是快乐。是不是苦难,取决于各自的看法和解读。
解决苦难的办法: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所谓自律:主要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的四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02
作者观点: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作者列举了事例:
(1)作者一直到37岁都不会修理,直到通过一个花园园丁的话语启发,然后有一次机会帮助修理好汽车的刹车。(花时间练习)
(2)一个妈妈吃蛋糕的习惯,延续到在工作上时间的拖延,再到在家里的时候对孩子的问题就变成了弱智,家庭陷入混乱。(缺少花时间分析练习应对)
(3)一个销售员两次对问题的处理。(拖延时间、忽视问题、想着问题会自动消失。)
作者观点:
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我说过: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问题降临,必将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体验。尽可能早地面对它们,意味着推迟满足感,放弃暂时的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苦,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如此才会得到回报。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得到更大的满足感;而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
我的思考:
(1)作者这里写的“推迟满足感” 就是遇到问题,我们首先要面对和正视问题,不逃避不忽视。再有就是面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即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能当下我们解决不了,但我们选择花时间思考,练习,最后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把问题处理好。那这个过程是一个延迟满足感的一个过程。
(2)具体在家庭教育中:面对孩子的问题,主要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这些表现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我有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在孩子身上。因为你只有用心去陪伴孩子,你才能了解他们的需要,找到教育他们的正确方式。那在面对孩子需要自律的时候,我们能承担起责任。
如:孩子问题发生之前我们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的教育孩子,用鼓励等方式以及必要的警告和责备来巧妙的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观察倾听孩子。那在他们有问题的时候面对痛苦的时候,父母会真心真意与孩子一起去经受痛苦和折磨,而孩子也理应受到父母的这片苦心,这就是教育的起点。我们对孩子的爱不仅有语言的肯定,还要有行动的配合跟进 。
(3)解决自己面对的一个问题,或者达到了一个目标,这个过程以及最后的收获就是满足感。因为他经历了一个过程。有的时候,我们没有解决问题,但我们收获了过程,如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去感受和体凉他人,这也是一种延迟的满足感。
(4)以上思考的(1)-(3)“推迟满足感”仅限于前提在: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跳出这个范围,推迟满足感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03
作者观点:
“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像这样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也是培养自律的基础。它直接来源于父母的爱。
我的思考:
这句话无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放到那里都适合。个体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的一条基本理念:人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达到目的,他们才会茁壮成长。因此培养孩子,就是要培养出“我是有价值的人”。源于父母的爱,也即父母的责任感。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