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高 晔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身为中学语文教师,更应在学科教学中不断融入和渗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继而使之得以传承与发扬。结合语文教学的内容,我尝试着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在课文学习中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趣味。
初中语文课本中,许多篇目涉及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例如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其中谈到高邮地区的许多端午的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写虎字、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等。在写吃咸鸭蛋的细节时,课文描写得趣味横生,令人垂涎不已!于是,结合课文内容,我让学生们也分享一下自己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从而使学生明白: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每一种习俗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学习沈从文的散文《云南的歌会》 时,我一方面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感受云南歌会的盛况,沉醉于云南少数民族动人的歌唱场景,;另一面也充分搜集我们这个地区的文化习俗,例如清明祭祖;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赏月;正月十五的走庙会,看灯花;春节剪窗花,贴春联,吃饺子,看春晚,亲友间互相拜年等等,并用日记的方式记录这些文化传统,使他们切实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感受其中所传达的美好愿望。
二、重视古诗词赏析,让古诗词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里。
近几年,央视的《诗词大会》很受推崇。我在鼓励学生积极收看这个专题节目的同时,在两个教学班内开展古诗词赏析活动。每周两次,由学生课前领读、欣赏读诗词,课后背诵积累。一个学期下来,班内涌现了一批诗词爱好者,全班同学不同程度的积累了多首古典诗词,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和热爱。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课本的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开展全班范围的古诗词诵读热潮。并借此延展出“走进古代诗人”、“经典诗词赏读”、“飞花令”“诗词唱诵”等丰富多彩的诗词诵读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这次诗词诵读活动,于去年春天浓缩为一节综合性学习的公开课在区内展示,得到许多听课教师的好评!后来,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学校七八年级利用午自习收看央视经典视频《唐之韵》和《宋之韵》,更广泛地推动了古诗词在校园内的传播,为书香校园的构建增添一笔浓墨。与之相关的笔记和日记,成为了学生初中学习生活的珍贵记忆。
三、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为了让学生更真切、更生动地走进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在教学中,除了与书本相联系,还不失时机地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结合八下语文教材的最后一次综合性学习《我身边的文化遗产》,我布置了周末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探访了城内的几处文化古迹——独乐寺、白塔寺、文庙、鲁班庙、鼓楼等,并记下有关的历史资料,完成“我为家乡古迹申遗”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学生通过亲身探访,了解到家乡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接受传统教育的同时,增强了家国之情。
在布置寒假作业时,我特别添加一项:与父母一起回老家过年,体验老家的春节文化。品尝一种当地的特色小吃,了解做法及其所蕴藏的内涵。听老人讲讲当地的历史传说和古老习俗。写一篇与之相关的日记,配上自制插图。开学交流时,我惊喜的看到各种小吃制作秘笈和富有地方气息的春节风俗简笔画。真可谓食色俱全,妙趣横生!
像这样既富含传统文化又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很受学生欢迎,其效果也往往甚佳!
总之,我想说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为,而且大有天地。只要我们满怀热情,积极探索,勇于行动,总会找到语文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良好契机!
201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