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拿到书时翻看了下推荐,“极简主义”:在我脑海里出现了一段旧闻,一个外国小伙推崇极简主义,把家搬进了一个大垃圾箱。在Facebook上分享每天的生活和改造房间的乐趣,引来了不少粉丝,还因此找到了另一个极简主义的女朋友(可惜听说后来分手了)。
这样的生活,说实话我并不向往,这是一种极客的生活方式,除了新鲜和大胆,没有什么可以吸引我,而且想到可能带来的一些麻烦,其实更是一种负担。但当我看了《极简》的第二章的开篇之后,我确定了一件事——本文的作者肯定是对极简主义有深刻认识的人,起码不会是一个只会博人眼球的小年轻。
极简主义是用来丰富生活的,绝不是禁欲的苦修主义。
极简的美好不是他带走了什么,而是他给予了你什么。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这个观点。人追求的发展永远都是让自己变得富足,而不是贫乏。富足不是简单的物质丰富,而是让你的生活丰富。
就像最近流行的共享经济,很多人认为现在人们手上的闲置资源这么多,为什么不能把这些资源重新调配起来产生经济效益呢?然后出现了一堆O2O共享经济,例如共享家里的工具,上门洗脚,洗衣服,做美甲……可是目前成功的屈指可数:短租房的Airbnb,打车的滴滴、优步,骑车的摩拜。他们能成功是因为创造了新的供给,而不是消耗库存,比如有人是专门买车做滴滴;摩拜的单车都是自己生产的,不是拿谁家的破车装把锁就扔街上了;Airbnb的房屋租赁,增大了海外旅游的需求。
一个系统的运作必然会带来成本,凡是想通过消耗库存来获益的做法必然失败,唯有能带来新价值,才能带动整个系统持续运转下去。人的生活管理其实也是一个系统,也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则。
一个好的,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一定是能让生活更丰富,而不可能是自虐。
基于这点共识,我读完全书,发现越往后读,越能和作者产生共鸣,所以,如果你也是一个对生活有很多期待,能积极主动经营生活的人,我希望你一定要读这本书。
发现自我的旅行
全书虽然谈的都是作者十几年来作为一个极简主义者的生活,经历和总结,但其实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发现自我,这也是为什么我用这句话来做标题的原因。
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价值观和目标非常重要。目标给你一个目的地,而价值观时刻帮你修正你的目标,保证你不会走上歧途。人和人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变的非常大。有的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目标,引导自己去往更大的世界,而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失去了目标,同时也放弃了对自己的期待,他不一定是堕落了,但至少是迷失了。我希望你成为前者。
这里面最困难的是如何不断提升目标,作者给出的观点是:不断放弃才能帮助你思考哪些最重要。
为什么一定要通过放弃东西才能要自己的生活改善呢?人的直觉让我会提这样的问题,在脑海里想象着把家整理的井然有序也同样能获得幸福。作者对这种想法给予了斩钉截铁的否定。简单的整理东西不仅不能带来良好的生活,反而带来负担。
时间管理专家劳拉-万德坎姆谈过如何省时间的问题,她说时间是不可能“省”出来的,而是你规划出来的。就是必须选择,必须放弃。想减轻自己的生活负担,同样必须学会放弃。
取舍,这是人生的一个大问题。但作者给你我指出了一条路。学习取舍就是一个自我价值观的发现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而且只有你自己才能教自己走完这段路程。极简主义作用在不同人身上的效用是不一样的,就像有的人喜欢吃苹果,有的人喜欢吃香蕉,我们不能去评价,到底苹果更好还是香蕉更好。
极简主义没有通用方案,但有通用范式,我总结了一下:目标,简单入手,权宜之计,行动,坚持,如此螺旋上升周而复始。
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从开始就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文章列举了很多收益,其中有一条我深以为然,极简生活让我们获得安宁。安宁是一个多么奢侈的享受,你可以享受生活,你有时间思考,你能腾出一天时间和家人聊天,你不再焦虑,不再迷茫,不受蛊惑,坚定而充满能量。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生活,这样的生活绝不会是只有财富能带给你的。
生活负担的源头全在自己。我们错把消费当作成功,把攀比当做满足,“从不需要的物品中寻找应从其他途径获得的东西”,然后再再一次分散注意力去管理他们。精神和意志力都消耗在这些无用的事情之上,你的生活怎么可能自由。
幸福的关键在于和美好产生联系,物品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带给你美好的回忆。让最好的物品在常用的位置发挥最大的作用,或者将它赠予他人来获得新生。
我很喜欢作者讲述的关于老婆祖母的故事。祖母给金的回忆是那么深刻,情感驱使她不愿意放弃任何祖母的东西。但他们最终还是决定只留下三样“最有用”的,果盘,胸针和《圣经》。现在,果盘在他们的客厅接待客人,胸针挂在老婆的礼服上,而他们的床边把放着祖母的《圣经》因为她在世的时候也是把它放在那。祖母已经时时刻刻伴随着他们了,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样的陪伴更能让人幸福的呢?
很多人在开始动手过极简生活时,总是难以舍弃掉物品,这是情感作祟,心理学上叫损失厌恶。作者推荐了几个好的方法:
从最常用场景开始整理,例如客厅,厨房。这些地方的东西往往不多,适合快速上手。
从好做判断的物品开始清理,把你纠结的东西先隔离起来,过29天没有“它们”的日子,然后再看看结果,你是否能舍弃掉它们。如果还是舍不得,就把它拍成照片,而不用实物存取起来。作者管这个叫“权宜之计”,这是一个逐步让你适应,并让你思考的过程。有时候人必须这样去实践了,才能过更好的放手。
亲手处理每一件物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体验过程,既是为了迫使你清理每一件东西,也是为了让你不留遗憾。
与人分享,无论是与家人,还是陌生人。有些事情,难以维持,不是因为你太懒,而是太孤单。坚持极简主义就是一件这样的事情。如果它改善了你的生活,那就应该立刻把你获得的好处展示给大家。这种分享的感觉不但能让你获得支持,还会给你带来满足和愉悦。但你要千万记住两点,以身作则和换位思考。毕竟极简主义在别人只听名字而不了解内涵时,是很难接受的,你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去影响他们。
看到这里,我想你一定能感受到,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发现自我的旅行了吧。想想看,你上次花“29天”为自己做一件事是什么时候?是过年后励志锻炼的头一个月吗?是两个月前,宣布戒烟后两周就无法坚持吗?是学习Python语言从入门到放弃的15天吗?极简主义是一个比以上都要好很多的,帮你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工具,因为你会从第一秒开始就能感觉到它给你带来的价值,这样你才有理由坚持下去。
不仅是对自己生活的态度,它还能给你带来心智上的意外收获。一个15岁的女生,在坚持了1个月后,大感极简主义带来的好处。她极力的向身边的人推荐,有加入的,也有奚落的。那一刻,她有了一个深刻的顿悟“不要在错误的人身上浪费时间”。试问有多少花季少女能体验到这样的智慧?或许总是在她们无数次被伤害之后。
极简主义要你养成的习惯不仅仅是对物品的清理,还有对自己注意力的管理,和对人的判断,它不要你做一个贪婪的迷惘者,而是一个清醒的赶路人。
极简主义给你带来足够的思考的空间,最后获得内心的安宁,这是难得的幸福。
作者在践行了多年后,得到一个感悟,极简主义就是要找到一颗珍珠,然后用所有财产去交换。这就是很多西方学者所推崇的,发现“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那才是引导你走向成功的灯塔。
他的人生从极简主义开始,获得的不仅是自己生活的满足。他还成立了自己的非营利公益组织,把富余的物品贡献给真正需要他的人。他变的敏锐并富有情感,能体察到一个人不愿意放弃身边的事物可能不是因为贪婪,也许是因为他以往生活动荡的经历。他收获无数读者的来信,并真正的关心他们的生活,他曾劝一位极简主义女性不要因为一时改变不了自己的丈夫而选择离婚。还有读者用简短的三个词“回来吧,乔舒亚”给予他坚持下去的支持。
他的生命宽度是那些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人不可想象的,人们开始向他靠近,试图从他那获得生活的答案。这种被需要的状态难道不是一种伟大吗?
读完书后,我已经开始了极简主义的计划安排,我希望也能走上他那样的道路,也希望你和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