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这条微信前,处于迷糊的状态。感冒药在这种季节暖洋洋的午后阳光下效力特别的好。
应该有实实在在的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从未曾真真实实的感受过。
很多人做过这个假设,生命的最后一天,继而再去感受生和死的定义。而实际上我们第一次去思考这个问题更多是从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亲人朋友那里开始的,很少有人会一开始就面对自己的结局。
从作为旁观者的角度来感受,有人会觉得旁观者这个词有点冷漠,似乎事不关己,事实上从精神领域来说,哪怕是自己的父母妻儿我们也只是旁观者。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所经历的那些关于生存死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应该有这种假设。无论是我病重的父亲还是突然离开的大伯,他们都不曾想到明天就是我们在这个人世间最后的相聚。可能在那个瞬间他们会想时间不多了,但那时候思考生死的意义吗?不存在的。至少到了那个时候的我可能只想再看看我爱的人,仅此而已。
谁都无法逃避和逾越这件事情,没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我觉得这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命题,哪怕这件事情发生在你身边最亲近的人身上。可能人的本能在那时候更多的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吧。那次在我最困难的那年,和我母亲争吵过后,那个五楼的栏杆就是我生命的分界线了。我不知道如果她没有把我拽回来,后果会如何,但在一只脚跨过栏杆的那一刻,我只感受到了害怕,那种深入骨髓的恐惧是我这辈子不会忘却的,虽然那只是弹指一瞬。之后再回想这件事情,除了那个刹那,更多的是庆幸。
有人看淡生死,有吧。不过我的生活中没有。何谓看淡,那些和岁月一起慢慢变老的不属于淡然,那些在突然面对死神打击下还能对时间说不的人才是勇士。不好意思,想不起来。
人本来就该这样啊,为什么要无畏死亡呢。面对死亡就应该感到害怕啊。还记得外公吗,那个一开始不论多疼都咬紧牙关忍着的男人,那个后来每天靠打杜冷丁才能眯会的老人,我想哪怕是他,也会害怕吧。从出生那刻起这件事就不仅仅意味着自身,还有那些你爱的爱你的种种。所以应该感到害怕。
前段时间去看了小外甥,和胖胖小时候一样,圆的。我妈说我小时候更圆。然后长辈开始围着他家长里短的聊天,每个人都会拿自己家孩子小时候和这个小胖墩比较。我想这就是生命刚发芽的状态吧。
假如今天是你的最后一天,你会怎么想?或者说说你的生死观。姐我给不了你答案,我想可能没有人能给你答案。这就是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