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过上学的经历,仔细回忆一下,在我们的班级里,是否总有几个同学不起眼,不受人关注?总有几个同学是大家的群嘲对象,学生们的“出气筒”?这其实是一个很平常也很现实的问题。一个班级三四十个孩子甚至更多,老师很难做到持平。对每个同学的关注度,也很难维持一个完全的班级和平状态。学习优秀的孩子让老师喜欢,调皮捣蛋的孩子令老师头疼,成绩平凡但人缘好的孩子老师也很容易注意到,软弱的孩子容易被人欺负,而被忽视的往往就是那些成绩平凡又性格内向的孩子。我们可以发现这类孩子很少主动发言,主动与人交往,如果不是离的很近,同班同学也很容易忽视他。长此以往,一个不受同伴关注的孩子会越来越“透明”,渐渐在班级里变成“隐形人”,被漠视的人。
因此,有很多家长也非常担心,害怕自己的孩子朋友很少甚至没有朋友,自己无法随时陪伴,孩子会变得孤单寂寞拒绝人际交往。这种担心是很有必要的,不过这与从小形成的气质类型,依恋类型有很大的关系,需要各位家长重视。
研究者按照在同伴交往中的人气特点将儿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受欢迎的儿童。 一般受欢迎的儿童学习成绩好;有主见、独立活动能力强;热情、乐于助人;善于交往并易于合作。第二种是不受欢迎的儿童,通常这类儿童往往具有攻击性,对人不友好;不尊重同伴,缺乏合作精神;常出些不良主意和恶作剧。最后一种是受忽视的儿童。这些儿童多表现为退缩、安静;有依赖性或顺从性;它们既不为同伴所喜欢,也不被同伴所讨厌。
研究表明:这三类儿童的人气特点始终贯穿于人的一生,也就是说这些儿童长大以后与小的时候的人气特点是相对应的。一个孩子从小是受欢迎的,那他长大也会受欢迎,如果从小不受欢迎,那长大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喜欢,被漠视的可能会一直被漠视。
影响儿童在同伴中是否受欢迎的因素有多种,基本的因素是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我本人认为,这与儿童从小形成的气质类型及依恋类型有关。在这里重点谈谈母亲与孩子建立起的依恋类型。有些妈妈在孩子0-3岁时能积极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除了能满足婴儿的生理需求外,还能满足其情感需求。在情感方面,母亲的教养行为可以从反应性、情绪性和社会性刺激三个方面来衡量。反应性是指对儿童发出的信号积极的应答;情绪性是指经常通过笑、说、爱抚积极地表达情感;社会性刺激是指多进行社会性互动,诸如通过相互模仿行为、丰富环境、调整自己的行动以适应婴儿的行为节律,而不是以自己的习惯强加给婴儿。这样的婴儿就会建立起安全型依恋。长大以后他的人气特点就可能是个受欢迎的儿童。反之,没有在这个时期建立起安全依恋的孩子就可能成为不受欢迎的或被漠视的孩子,实证研究表明:孩子的依恋类型与妈妈的类型有85%相似,儿童的依恋与成长依恋是相对着的,即从小的依恋能看到老了的依恋。不过也有可能孩子本身有某些病造成的。如阿尔斯综合症,感觉统合障碍等。这需要家长特别注意,发现异常类似情况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只凭一味的打骂等教育是无效的。
因此,教育者要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掌握儿童同伴交往策略,指导儿童改变影响同伴接纳的缺点,改善人气特点。面对受欢迎的儿童,我们可以锦上添花,让他越来越优秀。对不受欢迎的孩子,比如被欺负的孩子和欺负别人的孩子,我们应该尽早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帮助,对待他们要做一些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应对方式。因为经常受到欺负的儿童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抑郁、注意力涣散、孤独、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和失眠,严重的甚至导致自杀。而欺负他人则可能造成以后的暴力犯罪或行为失调。所以家长要特别引起重视。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做到积极关注,对欺负他人的孩子要防微杜渐,对被欺负的孩子要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让他们在步入社会前心理健康成长。而被漠视的孩子要看他怎么发展,怎么认知这种漠视,如果自己不介意,不要过多干预。
总之,儿童正常的同伴交往不仅可以满足儿童集体归属感的心理需要,还可以促进他们的人格和社会认知的发展。希望我们家长都能根据自己孩子的人气特点,给予正确的引导,启发鼓励,使孩子朝向正确的方向更加优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