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是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产品营销;策划品牌相关的、优质、有高度传播性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向客户广泛或者精准推送消息,提高参与度,提高知名度,从而充分利用粉丝经济,达到相应目的。
——「百度百科」
听起来,这是一个多么高逼格的职业!
然而我曾三次试图逃离她:
第一次试图逃离:去特么的阅读和粉丝
只是说当时的状态,粉丝当然是上帝
2015年4月,我正式踏入工作。在一家做内容撰写与网络营销服务的创业公司,老板,经理,我三人(哦!还有财务,老板娘,每月发工资时可能会见到一次)。当时还有些小激动,这就是所谓的公司元老吧!
老板外出演讲拉合伙谈客户兼公司建设与规划,经理维护客户关系推进服务兼HR与行政,我呢?运营公司刚刚建立的微信公众号与一堆刚申请的新媒体平台,当然,还有制作老板演讲以及公司用到的所有PPT。(这算是新媒体运营了吧)
工作职责和某招聘网站描述大同小异:
新媒体,其实对于两大平台来说也不新了,微信(2011),新浪微博(2009)。但对于刚接触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片处女之地,工作欲望与激情可想而知。
找文章,伪原创,发文章,做PPT····每天如此循环。工作越来越枯燥,身边没有人为你指明方向。阅读数与粉丝数不见涨工作汇报都不知道说什么!
我开始迷茫:工作的价值与节奏在哪里?
上网寻找“新媒体运营的工作价值”以此寻找些许安慰,然而看到一篇文章没把我吓死——《新媒体运营葬送了多少人的前程》
ps:当然现在看并不是那么回事
来分解下你每天的工作吧。早晨8点起来,打开朋友圈刷到昨晚上,给讨喜的几个点个赞;手机登录下官方微博看看有无转评,然后切换到个人账号看完隔夜的段子,吭哧吭哧半个小时上了地铁,刷遍几个新媒体微信群,了解下今天撕逼界的最新比分;到了公司花一千克牛顿力摁下指纹打卡,开电脑登录微信PC版,给微博挂机。每天干最多的事就是收藏微信表情抢一块钱包一百个的红包;印象笔记里收藏最多的就是《一篇转发100000 的文章怎么取标题》、《新媒体时代有这几个大坑需要注意》。熬到下班了,去国贸吧,去望京吧,去灯红酒绿的马路牙子,去见见你刚跳到竞争对手那边做新媒体的前同事,聚聚餐、喷喷这个狗屁行业的现状,遥尊最新公众号界翘楚为行业领袖并分析出他们能成功的十个因素。
夜深人静,你从来不问问自己这一切有没有卵用和自己的卵有没有用,你坚持刷完今天的朋友圈,看着朋友圈连续串起来的晚安就像郑重的告别辞。你在这里寻找,在这里失去。北京,北京。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换了四间公司,圈子内叫上名的媒体人建的87个微信群你一个也没落下,转发超过1000的微博是你最好的战绩,其中还有三个是你自己的ID;微信后台回复超过500是你新媒体运营生涯的巅峰,你二舅和你大婶都咬牙切齿信心满怀地转发了你用秀米排版、编辑的帖子。
新媒体运营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因为没有人愿意回想过去五年除了社交媒体红红火火外,个人生活毫无进展;而这个行业的领袖们自然懂得见好就好啦,现在人家也求着你转发微博微信,不过人家突然有了自己的微信群和新的身份叫创业者了。段子手都去拍微电影了,二线网红都做垂直电商了,琦殿都去做运营了。你呢?微博变成了Level 27,终于加上V认证变成了叉叉公司新媒体运营主管。前段时间,听到很多声音抨击我们可贵的充满堂吉诃德精神的创业者,我就觉得很不公平啊,你们还有没有把新媒体运营放在眼里啊,这么厚的一层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炮灰你们如何能视而不见。
不过,纯良的新媒体伙计们估计心里1000点的不服,我们是新媒体新工具去中心化重构公信力内容即产品人脉即收益的首批洗脑者啊,怎么可能有我玩不转的,你喷我,信不信我分分钟搞个大新闻给你转500次。从职位描述来看,这个岗位其实是相当耀眼神圣的,研发把代码写得再骚产品文档写得再器宇轩昂还不得你给用脑洞50米深的创意给传播出去呀。不,我想说的是,我对这个岗位没一点偏见,我只是觉得你用了三四年的时间把自己培养成新媒体运营垃圾了一点,除了那可怜的粉丝和转发你的工作都没什么好汇报的。你这岗位,在过去就是办公室端茶擦桌子看报纸的,你内心玩OS都玩出十本杜拉拉升职记了,没用,做不出花式活动花式排版来真的没用。不是你蠢,是你懒。真的不是微博生态坏了,微信闭环了,是你蠢。
朋友们,日月穿梭催人老,为争名利受煎熬,难免生死路一条啊。听我一句劝,能回头就回头,从微博微信里逃出来吧,互联网真的很大,真技能真是千千万万种,干什么不好,非学人家搞新媒体。搞了一年搞不出名堂来就罢了,还好意思接二连三投简历显摆自己的从业经验。你刷了三年微博你的脸呢,趁年轻多多学些手艺啊,骗人的技巧多了,为什么一定要搞新媒体呢。
没有10w+的阅读,却迎来了10w+的伤害!去特么的阅读量,去特么的粉丝数。我不仅蠢,我还懒,做新媒体我竟然没有动过脑子,这是我第一次想要逃离新媒体运营。
——工作半年
第二次逃离:狗日的“斜杠青年”
一定是排版太丑,我又关注了些设计类的公众号,我想设计师对排版要求一定很较真吧!这东西学习来也很快,模仿嘛,没过多久,简洁的、花式的都手到擒来,我甚至还学html+css和svg;什么6996、135、秀米、i排版、小蚂蚁···你能报上名的排版工具我都玩转。
阅读量没突破,粉丝没突破。
一定是配图太丑,我需要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朋友圈创意图片火了,我去学PS;H5火了,我去钻H5。
有人说新媒体运营说从工作到现在会的东西都能自己扛一个部门起来(设计做图、网页代码、视频剪辑、建站、flash动画、文案策划、数据分析、商业洽谈.......),我还意淫着,如果不做新媒体运营了,我去做个美工设计也不错。我还是一名斜杠青年了!工资该翻了吧~
尝试出去面试,运营总监问,你对XX产品怎么看?如果让负责这块新媒体你会怎么做?你对这个行业了解多少呢?你有没有什么成功的案例?······(你都会啥绝活?)
机关枪,不,是加特林,嘟嘟嘟嘟嘟···再次10w+伤害。
网上说,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凭什么开始意淫斜杠人生。我真是懒得笑自己,狗日的自以为是。脑子用错了地方,我再次想要逃离新媒体运营。
——工作一年
第三次逃离:这该死的思维
有一个故事,大家都听过:
一个人学汉字,老师教了他一、二、三这三个字后,他就觉得很无趣,觉得汉字真特么简单无聊,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二横,有什么了不起的。
现在很多人都是处于这种状态,不是你不对,是公司或者其他渠道或其他人给了你不正确的片面的信息,导致了你的误解。
当时面试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可能你之前的公司比较传统,你的基本理念和技能都很扎实,但是你的想法和玩法都很传统,我们需要比较创新的人。
第一份工作基本决定了你的职业走向,我尝试走出之前的惯性思维花了很长时间。真的好难,这是我第三次想要逃离新媒体。
——迷茫期
换环境
第二份工作,工作地点从北苑(临昌平)到了北新桥(簋街旁),生活从郊区到了市中心。工作氛围与生活氛围的变化使我的思想也开始改变。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做新媒体运营不只编辑能力与审美能力的提高,也不只是你得有文案、活动策划以及各种技能。而是:
1. 对产品的理解
一切不离产品,脱离产品的运营等于0。最简单的,还记得分享送模板的活动吗?这真是一个狂捞粉丝的活动,很多公众号轻松10w+,也有很多公众号不过百,为什么?你可以先问问自己,你的产品跟PPT有关系吗?我当时甚至看到了一个母婴类的公众号在做送模板活动,还问我为什么他们的效果不好。目的要明确,那就是要传递产品的核心价值。
所以我认为新媒体运营的第一点在于理解产品,到什么程度?熟悉产品的历史及每一个功能点,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知道产品最吸引用户的点在哪儿,能快速定位并解决用户提出的所有问题,甚至对产品本身有自己的思考,这一切都建立在对产品的理解上。
2. 对用户的了解
对用户的理解,建立在长期接触用户,和用户打成一片,解决用户问题的基础上。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要换位思考。试图通过看几篇网上流传的数据报告了解用户,是最不靠谱的。通过真实用户,真实数据,搭建用户画像,用户需要什么我们生产什么,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3. 对传播的深入
现在微博上怎样最吸粉,微信上用哪种方式能够引爆朋友圈,大家都在做的H5页面有什么诀窍能够让粉丝愿意扩散。形式一直在变,但方法论却没有变过,那就是传播的逻辑,引爆点、传播节点、传播形式三个要素。
多想想你在这个岗位做过了什么,重点是在产品、用户、传播三个维度上做到多大程度,这就是新媒体运营这份工作经历的价值点。
在韩叙(运营狗工作日记)韩哥的文章中我同样看到了运营的价值在何处(不仅仅是新媒体):
我节选了理论部分:
虽然运营人员都扛着KPI,但运营对产品的价值并不是核心指标的提升,这只是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我认为,运营的价值可以从传递价值、打造生态和创造玩法这三方面来描述。下面具体来说:
1.传递价值,将产品的核心价值通过运营手段传递给用户
产品的核心价值,就是用户选择使用这个产品的理由,也就是产品的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这是已经存在的客观现状,很难调整和改变。产品的核心价值只有一个,即使是满足用户多个场景的需求,背后的核心价值也只有一个。
运营要做的就是运用各种方法和渠道,将产品的核心价值突显和放大,转变成用户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展现到用户面前。比如,对于团购来说,核心竞争力是便宜;滴滴,是快捷;知乎,是优质内容,运营就需要把这便宜、快捷和优质内容传递给用户。
2.打造生态,建立并维护用户贡献内容和消费内容的生态闭环
对于用户产品说,不仅要有用户贡献内容,还要有用户去消费内容(浏览内容)。因为用户消费内容并带来的互动,是对贡献用户最基本的激励,如果这点能做好,不用有太复杂的激励体系,贡献用户就会持续贡献。除此之外,已有用户还会引来新的贡献用户,就像雪球一样,贡献用户量越滚越大。
同样,贡献用户多了,产品上的内容就会更丰富,就可能满足更多浏览用户的需求,所以浏览用户的数量也会增加。
3.创造玩法,在已有产品形态的基础上用运营手段创造新鲜玩法
虽说产品讲究用户需求为中心并且快速迭代,但终归是服务目标人群中的大部分人,满足普适性的需求。如果运营为了推广或做活动,有细分或临时性的需求,产品不能满足是正常的。所以,运营有能力在产品形态不变的情况下,创造更多新鲜的玩法。
想到一个好玩的例子,小朋友在玩飞盘,一会用双手平举,当做汽车的方向盘;一会又放在头上,当做一顶帽子。在这个过程中,飞盘是固定不变的,但小朋友创造了两个玩法。
结语
知乎上看到的,以此压轴,加油!
我是孟琪,一名新媒体运营官(这么叫,多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