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本来是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好奇心,是一种由内而外自发形成的欲求。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受“学习欲望”驱使的行为。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学习从一种欲求变成了一种义务,从“我要学习”变成“要我学习”。我们大部分人从小就被养成了“学习就是完成作业”的习惯,就像我每日面临的晨读笔记,时常让我无法抽离出主播的内容,经常搬录了事。没有自己的思考内容加载,这让我有点懊恼自责。这让我无法主动学习,也无法积极地思考自己想做什么、该怎么做。今天晨读书名是《学会学习》,当我们把学习的过程进行拆解,就可分为三个部分,输入、处理,输出。书中介绍了三个方法,让学习更加高效。
【概念法】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本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概念法,可以让我们认知事物的本质,从“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知道”。这个启蒙过程非常重要,让我们更深层次的理解夯实基础,它直接影响到我们花时间学习最后是否有所产出率。
第一步·对概念进行定义
参加工作时谈恋爱,妈妈告诉我一定要拉高交往中男生的沉默成本,这是女孩子自我保护方法。很感谢比较早明白这个科学恋爱的法则,虽然这么说不太招人待见,可是真相就是这么赤裸裸。
注译: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把你理解的概念定义写下来,用最精短的文字去表述清楚
第二步·描述这个概念的应用场景
还是以沉没成本为例:看到一半觉得不太好的书,不要觉得不看完太浪费,因为已经花的时间属于沉没成本;再比如舍不得跟交往多年但感情破裂的男朋友分手,也是因为倾注了沉没成本。
通过这两个步骤,你会对这个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模仿法】
我们都是知识的继承者,我们都没办法凭空创造。
模仿并不可耻,在模仿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求创新。前段时间因为工作需要,我开始学习做PPT,第一次做这么多毫无头绪,也无从下手。所以我花了一些时间去学习了基础幻灯片制作方法,请教了管理科室的同事参与编排。最后呈现的效果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也惊叹于我第一次作品呈现的质量。
当我们见到优秀的人和事物时,先不质疑、不讨论、不自作聪明地做任何改动,而应该进行全盘理解吸收,否则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但切记,不能盗版,也不能山寨,而是要临摹思维的精髓。
模仿的最终目的是学而不同,甚至独树一帜,成为别人模仿的对象。
【限定法】
著名的文学家歌德,终身都在使用限定法。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接受英才教育,精通几国语言,还擅长绘画和钢琴,做过翻译和律师。在回忆晚年时他说:“最难做到的就是让自己专注在一件事上,断绝其他干扰。”歌德虽然兴趣广泛,但他后来在「用德语写作」这个行为上非常专一,当时德语被普遍认为写不出优雅的句子,可他一直把德语视为自己的赛道,最终成为一代文豪。
专注,聚焦,想一颗钉子死死的钉在墙上,限定自己的行动范围,不是让你不去多做尝试,而是在几个有把握的方向上选择一个,集中所有力量,单点突破,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大化。
让我们掌握一技之长,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一个佼佼者。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学习道路上的助推器。
参考书目:《学会学习》[日]斋藤孝
【0530今日话题MiuMiu】
你六月的计划是什么?
不方面公开表述,同五月一样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