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1982年回家探亲,到了老家车站,已经天黑了,于是他选择步行回家,走的是一条老旧的土路,路两边长着茂密的庄稼。莫言走在黑夜的路上,心理上出现了各种变化,比如紧张,疑心,他说自己好歹是当兵的,怎么还这么胆小呢,一个唯物主义者不应该有“鬼”念头。
不知走了多久,莫言终于要到老家村子了,还没进村,就突然出现一个熟人,招呼之后,熟人说知道莫言要回家,就等在这里,因为欠了莫言父亲几块钱,他没钱还,只有把一个烟袋嘴抵债。莫言就收下,然后回了家。当莫言把这事告诉父母,二老惊呆了。父亲告诉他,那人大前天就死了。
由此可见莫言见到的那个熟人是鬼。莫言感叹鬼有道德,居然惦记着还钱,鬼不害人,害人的往往是人,人比鬼坏。
先从文章发表收录情况来看,这篇文章能够真实反映莫言经历的一次真实鬼事,没有删除“真鬼情节”,实在难得。要知道,若是将这样的文章发表在正规文学刊物,肯定会被删除,因为封建迷信,不利于精神价值的取向。但这是真实的事啊,要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胡乱编造,说没有这事,那不是欺骗人吗?的确这样,大多作家都经历过,把真的东西改成假的,假的才可能通过发表。因为假的利于舆论引导。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莫言的这篇文章能够保留鬼事情节得以发表收录,是有原因的,莫言是谁?几乎成为中国文学的代言人,名气所在,他的文字和话语,分量很重,编辑肯定不敢任意删改他的原样文章。要是换成一个很一般的作家,出现那个情节,必定被毙。除非那样的鬼事情节具有某个象征意义。
还看到过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风水命理专家告诫,如果做梦梦到有人打电话给你,千万别打回去。曾有这么一件事,专家的某个亲戚做了梦,梦里一个男子打电话给她,在梦里,她跟男子产生了爱念之情。醒来后,她上班把这事当作谈资跟同事讲了,同事就说既然这样,你记得电话号码吗,打过去试试啊。于是赖不过好奇心,她就打过去,电话果真通了。
“你好,这里是市殡仪馆。”
她吓的赶忙挂了电话。过后两天,她老是心神不宁,就请一位师父打卦,得到的结果是,太晚了。如果她不打那个电话,化解一下就行了。电话打过去了,一切回天无力。她更是惶恐,班也不上了,还叫人来守着,以防不测。但她还是没逃过这一关,五窍出血而亡。
当然,这个故事,完全可以再进行创作,运用到恐怖电影中。实际上,很多恐怖电影的素材,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只不过进行了艺术夸张。
如果人正气阳刚,则不惧鬼;如果人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则鬼惧之;当官的正直官员(记住是正直的),属于国家任命,所以鬼邪也靠不近。做善事心慈的人,鬼皆退避三舍,视这样的人为菩萨。而有人真的用肉眼看到了所谓的鬼,那么说明他与看到的鬼有一定的缘……
人人都以为鬼很神秘,让人惧怕,殊不知,鬼们打心底都想做人。翻看中国的词语俗语大库,什么有钱能使鬼推磨,鬼主意挺多,鬼头鬼脑,这人很鬼,鬼心事猜不透……哎,算了,人比鬼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