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微信主要是当闹钟用的。每天早上,手机自动开机,首先响起的是一阵提示音:“各多各,各各多,各各,各各,各多---”如母鸡下蛋后唱歌般欢快,如雨打芭蕉般密集。这时候,就不能赖在床上了。
朋友圈和聊天群里不少朋友一大早就要发信息,这个时段,想必“交通”十分拥挤,过了这个时段,“各多各”的节奏就会慢下来,直到晚上,才会进入又一个高峰。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的朋友圈和聊天群类聚的多数是老年人。开始是相熟的人互相加了好友,然后好友中又有人成了一群之主。我参加的群计有同学群,战友群,谈天说地群,“一起去旅游”群等等。有的群是我主动加入的,有的群则是不明不白被人拖进去的。老年人闲来无事,不怎么花钱的微信就成了最常用的玩具。
刚玩微信时觉得新鲜,一机在手,可以收到天南地北的祝福,可以听歌,看视频、读文章,竟有些爱不释手。得了空,便很认真地看,很卖力地点赞,有时还要点评一二,直到两眼昏花。
微信上的信息,大多也是针对这个群体,以养生为主。比如“晚上睡觉前按摩这几个地方---”,点开一看,原来可以防治这病那病,好,赶紧收藏。比如“万万没想到最不健康的蔬菜---”,看完后大吃一惊,这回不收藏了,立即小心地抄下来。有回看到吃胡萝卜不能喝白酒,更是追悔莫及。我以前爱吃凉拌胡萝卜丝,用它下酒肯定不止一次,这身体,该不会留下暗疾吧?我有个朋友更有意思,不知从哪儿看到一则荤素搭配的比例,从此不管在什么地方就餐,始终坚持吃五口素菜再吃一小片肉。
养生的另一方面是养性,这类文章就是所谓的心灵鸡汤。比如“家不是棋局,无须分个胜负”,教你别跟老伴吵架的意思。又如“人生活得太清楚,才是最大的不明白”,是让你别太较真,凡事糊涂一点。总而言之,你得学会怎样为人,如何处世,做到随遇而安,知足常乐。上述信息,分享过一轮之后,往往改头换面弄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再度进入朋友圈(群)。“不看会后悔终身”,“震惊了几亿人”,或者央视和人民日报公布,或者某专家某院士访谈,不一而足。
看得多了,不免怀疑,稀里糊涂活了六十多年,吃了很多不该吃的东西,很多该吃的东西却没吃,不是没啥毛病吗?再说为人处世,从前没有微信,我的人际关系不也挺好的吗?再后来,微信上的内容就更搞不懂。昨天说是多吃粗粮可以降低三高,今天又说吃粗粮会吃出糖尿病;昨天说健康是走出来的,每天最好走一万步,今天又说走多了伤膝盖,万万不能走一万步。---等等等等。
说穿了,公众号上的文章不是白写的,人家是靠点击率赚钱的。再说了,人的个体差异不同,生活方式怎能一刀切?选择适合自己的活法,自己感觉快乐就好。
明乎此,越是神神秘秘的标题,越不会看。
微信、微信 ,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微微地信一点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