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主持了一期活动。活动的主题是《用艺术的眼睛感受生活》。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对艺术产生了强烈的敬畏之心。长久以来,我对对艺术价值的认识远远不够。我的知识领域里对于艺术所掌握的仅仅是冰山一角。仅就这一点而言,我的认识只停留在十分表面的层次上。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又重拾起艺术中那些闪耀的东西,进一步探究艺术的奥秘。这让我内心中萌发出一种强烈,无以言表的兴奋之情。同时,我也觉得自己应该重新检视自己所做的一切,甚至包括我的态度和方法。
艺术的价值究竟何在?如果我们想真正地面对艺术,或者按照艺术自身的要求来面对艺术,而不是想当然,我们就应该直面艺术的价值领域。或者说在众多的途径中,价值的途径才是我们通向艺术本质最根本的途径。
首先,艺术价值诉诸艺术接受主体的审美需求。艺术作品陶冶接受者性情。艺术价值只有相对于审美经验才有意义,而审美经验永远是个体性的。因此,艺术个体价值与艺术审美经验基本上是一对可以互换的概念。艺术价值的实现是美感的产生。美感是艺术价值的主观方面。引起美感的那些作品内容则是艺术价值的客观方面。美感可分为优美感、崇高感、悲剧感、喜剧感等等,能够引起这些美感的艺术因素均可称之为具有艺术价值的因素。
活动中,我们欣赏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华尔兹》。音乐传达出来的一种崇高感构成艺术作品的价值因素。它震撼人心灵的力量,引起一种强烈的心理共鸣,给人内心力量与激情,这让我们不自觉地从心底溢出我们本来就存在的愉悦和许久没有过的期待。
其次,艺术对人的情感具有的舒泄与升华功能。 艺术对人的情感具有“陶冶”和“净化”作用。亚里斯多德说,人们在观看悲剧或听音乐时,他心中积累的情感(如怜悯和同情)会被重新激起并得到陶冶与净化。艺术作品中被形式化了的情感引发了接受者心中相近的情感积累,并使之沿着特定轨迹上升到审美情感的水平。一方面,人们的情感积累所产生的情感能量得到舒泄;另一方面又使情感的内涵和性质得到审美升华。所以,艺术具有陶冶性情、培养人们美好情感的个体价值。
芭蕾作品《天鹅之死》,让我们在视觉享受优美的同时,感悟对生命渴望的追求。
第三,在非现实的想象世界,接受者采取一种审美观照的态度对待自己面临的一切,获得审美的愉悦和精神的自由。艺术活动的共同特征都是将活动主体引进一个非现实的想象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人们暂时斩断了他与现实的纯功利性联系,而是采取一种审美观照的态度关照自己的生活。人们在无拘无碍的精神王国之中畅游,在心理上体验到一种在现实生活中所难以体验到的自由。因此,真正的艺术作品,对于艺术活动主体从来就具有一种给予他自由 体验并因此而培养他自由精神的价值功能。这是一种塑造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的价值,它是最高层次的个体价值,它使真正的艺术获得了永久的魅力。
最后,用罗丹的话,作为结束。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让我们用美的眼睛关照自然,关照社会,关照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