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了一颗马蹄钉,丢了一个马蹄铁;
丢了一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
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
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在上一段工作经历中,公司的墙上贴着这样一段励志文案。老板借此来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并且以细节要求中层乃至普通员工,从管理文件的遣词造句到汇报表格、工位卫生的方方面面。
老板一再强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出自英国国王理查三世的史实。1485年他在波斯沃斯战役中被击败,莎士比亚的名句:“马,马,一马失社稷!”使这一战役永载史册,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少了一个马蹄钉,帝国亡于细节。
他坚定地认为,在行业下行中的公司也是如此,生存岌岌可危,一点点细节足以让公司明天就倒闭。然而这般强调细节并没有让公司的业务好起来,反而客户流失速度超过了行业下行的速度。
无疑,员工对这样的吹毛求疵显出不屑,并对故事质疑,事实上故事的真实性也的确存疑。但若不论真假,只考虑其中的逻辑,是否合理呢?
“细节决定成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样的道理似乎无可辩驳。但当我们无限放大细节的重要,却发现结果也未必全是胜利。
所以,这个问题曾十分困扰我,那就是在管理中强调细节是否有价值,每一个环节的细节叠加是否能串联起一个良性的系统,让团队必然走向胜局。乃至对个人的发展,若是最后没有导向好的结果,是否是对过往的某一细节做得不到位。
直到我看到这样一段话,才将我打了结的思想理顺了一些:
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
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
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
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
同样是因一系列的因果失去国家,且这段文字与马蹄钉的故事如此对仗,以至于看到的第一时间就产生了联想。
这是记录在《资治通鉴》中,汉文帝时期晁错在上书时引用了一段《兵法》中的话。
意思是,兵器战具不锐利,等于是把士卒送给敌人;士卒不经训练,不能用于作战的话,等于是把带兵的将士送给敌人;将不懂用兵之道,等于是把国君送给敌人;国君不选择大将,等于是把国家送给敌人。这四样,才是用兵作战时最要注意的情况。
不同于细节决定成败的自下而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述,这段哲理对成败的归结则是自上而下的,它论述的是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对下一层级的影响。
至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因,但不是全因。细节决定成败,但成败不完全由细节决定。打个比方,在考试中马虎大意可能会让你失去一些分数,但是不会的题,不会就是不会,再细心检查,也不会让你多拿一点分数。
当我们用上“决定”这词,便误认为细节与成败是全因与全果,因此才陷入了细节怪圈。即对细节的强调达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却在结果中毫无体现,甚至起到的负面效果。
其实细节决定成败没有错,但是这句话最有效力的地方是某个人做具体的某件事的时候,随着系统变得复杂,合作者变多、层级变多,细节的效力将不占主要因素。
尤其对管理者来说,在每一个环节上能够选贤任能、在制度建设上做到赏罚分明才是重要的。过分着眼于细节,反而会失去对大局的掌控。
抓细节很容易,建立良性的系统却很难,把精力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而非逃避自己在关键节点上的责任。对于一个企业,君不择将,将不知兵,卒不可用,器械不利。这些才是导向失败的原因。
一颗马蹄钉或许会失了一个帝国,但绝大多数时候不会。只有一个已在风雨飘摇中的系统,毫无容错率,才能用一颗马蹄钉使其崩盘。
在流传的理查三世因马蹄钉痛失帝国的故事里也是如此。
他在战前已经经历了同盟倒戈、军队士气低下,他为了鼓足士兵的士气,才亲自披甲挂帅。然而因马蹄钉的缺失、马匹倒地,他摔下战马。这时,战士看到的不是国王倒地,而是帝国最后的旗帜顺应衰败的战场局势倒下了,是帝国日落了。他们鸟兽作散、四下而逃。
马蹄钉影响了战局,可帝国在此之前早就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