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那又如何”: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屈服于诱惑?
情绪低落时,你是怎么让自己高兴起来的?很多人选择奖励的承诺(吃东西、喝酒、看电视、上网等等),这些活动释放大量的多巴胺。将这种反应称为“缓解压力的承诺”。
想到的快乐是一种健康的生存机制。但是 奖励的承诺 并不能使我们真正的收获快乐,我们要一种好的缓解压力的方式。
情绪低落使人失去自控力,屈服于诱惑。因此为了得到快乐,我们需要一种既快乐又不屈服于诱惑的方法,同事也需要放弃罪恶感、自我批评等让我们情绪更低落的自控策略。
为什么压力会勾起欲望
情绪低落时,大脑更容易收到诱惑。
为什么压力会带来欲望呢?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你感到压力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指引着你,让你去做它认为能带给你快乐的事情。没有压力时,你知道xx不能使你快乐,但是有压力时,大脑就会误导你,去做xx吧,然后你就失去理性,被本能支配了。面对压力+多巴胺,我们往往会采用不起作用的应对策略,然后我们简单的大脑还认为这就是获得快乐和幸福的正确途径。
警惕 奖励的承诺和缓解压力的承诺。
实验:有效的解压方法:锻炼或参与体育活动、祈祷或宗教活动、阅读、听音乐、与家人朋友相处、按摩、外出散步、冥想、瑜伽、培养爱好。
最无效的解压方式:赌博、购物、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玩游戏、上网、长时间看电影或者电视。
真正能缓解压力的不是释放多巴胺或者依赖奖励的承诺,而是增加大脑中改善情绪的化学物质,如血清素等。下一回,当你面对压力,即将作出缓解压力的承诺时,可以考虑尝试一下更有效的解压方法。
如果你吃了这块饼干、恐怖分子就赢了
恐惧管理 会导致意志力失效。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不会永生时,我们更容易屈服于各种诱惑。电视中的恐怖事件涉及到对生命的威胁,总会让你购买那些广告里的东西。
“恐惧管理”使用的越是吓人的宣传,越容易加大焦虑,使你屈服于诱惑。
请花上24小时,远离那些会让你产生恐惧的电视新闻、访谈节目、杂志或网页。别再这些媒体上毫无意义地消磨时光了。
“那又如何”效应:为什么罪恶感不起作用?
“那又如何”效应:从放纵、后悔到更严重的放纵的恶性循环。任何挫折都会引起这种循环。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都已经做错了,我干脆错到底。(高三时,这个心理超级明显,如果一天一直好好的,然后因为一个错误,觉得打破了自己的复习节奏,我那一整天都不愿意复习了)
意志力最大威胁之一:“那又如何”效应!
无论是什么样的意志力挑战,挫折会让你对自己失望,会让你想做一些改善心情的事,陷入恶性循环。导致更多堕落行为的不是第一次的放弃,而是第一次放弃后产生的羞耻感、罪恶感、失控感和绝望感。
实验:这一周,请特别留意你是如何应对意志力失效的。你会责备自己,告诉自己你永远不会改变吗?你会觉得这样的挫折暴露了你的问题——懒惰、愚蠢、贪婪或无能吗?你会感到绝望、罪恶、羞愧、愤怒或者不知所措吗?你会以挫折为借口,更加放纵自己吗?
我们通常会认为,罪恶感会促使我们改正错误,但其实这正是“情绪低落让我们屈服于诱惑”的另一个表现。
自我谅解或许是走出恶性循环怪圈的方法。我们习惯与自我批评,认为面对失败只有更严厉的批评,责备自己才能不再失败。但实际就是自我批评会降低积极性和自控力,而且也是最容易导致抑郁的因素。而自我同情则会提升积极性和自控力。
这好像与我们本能相悖,因为普遍认为自我批评是自控的基础、自我同情导致自我放纵。但是自我谅解正是因为他消除了人们想到失败时的羞愧和痛苦,没有了罪恶感和自我批评,它更容易思考为什么失败,下次如何进行。
实验:失败的时候,请原谅自己。
决定改善心情
发誓改变会让我们充满希望,做计划让我们觉得自己充满力量。但是计划一旦没落实,又是失落了。没达到预期目标,再度引发曾经的罪恶感、抑郁、自我怀疑。——即是:虚假希望综合症。
最后:为了避免压力导致的意志力失效,我们需要找到能让我们真正快乐的东西,而不是虚假的奖励承诺,也不是空洞的改变承诺。要允许自己去做真正快乐的事情,远离无关的恐惧及无谓的自我批评。
又到周末,祝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