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阅读真的是阅读吗?
2011年9月,蜻蜓FM,中国首个网络音频应出现
2012年8月,喜马拉雅作为“中国最大的好声音分享平台”推出。
2015年,得到App带着罗胖的逻辑思维的光环出现。
同年2月樊登读书会成立。
这些有声学习平台的一个一个涌现。
特深刻的迎合了现代人学习的要求,方便、迅捷,甚至是不需要用眼。
不得不说的是,我是这些有上学习平台的受益者。
早上上班的时间,工作的间隙,甚至午休时间,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的时候。
所有不能眼、手、心同到的时刻。
最终只要听到就可以享受知识分享的平台,简直是完美的!
随着这种便捷的学习方式出现。
有些思考,也不得不进行。
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疑问
——有声阅读真的能够代替阅读吗?
阅读本身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获取知识以及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这两天似乎是阅读最重要的两种作用。
那么对于有声阅读而言,获取知识也是我们选择他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但我们时间被碎片化的同时,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只能变成这种碎片化的方式。
我觉得传统阅读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希望快速获得新鲜知识的需求。
并且才这个,知识泛滥的时代,有一些知识也并不需要我们,进行传统阅读的方式。
就我的这篇小文章而言,如果有人阅读的,是不是需要安安静静的坐下来喝杯咖啡在读的呢?还是随便扫上一眼,两三分钟就知道主题就可以了。
显然答案是后者。
所以类似于这种的信息或者知识的形式,这需要我们用碎片化的时间,并且最好在最快的时间,能让我们掌握的关键的信息就足够了,你以满足我们每一天,跟社会的接触,与其他人的交流。
阅读的结果又去向哪里?
对于碎片化的小知识而言,阅读的最好结果是记住,并对用来分享便足以了!
比如罗胖的逻辑思维节目,或者樊登读书会。
都会在很短的时间,便将一本书的精髓讲给你听。
我们能够很快的掌握一本书的核心观念,尤其是知识传输类型的书籍。
他们的演讲精彩,表达准确,知识的传递非常到位。
而鉴于他们知识层面的广播,他们似乎也能把看上去十分深刻的道理,用很浅显的话语把它们表述出来。
比如我不懂经济学,看一些经济类的书籍,就显得非常的困难,但是听过樊登或者罗胖的解读,用一些简单的例子把它们诠释出来,那些艰深的理论,看起来就不会让人头大了。
所以结果导向的这种阅读的方式,依然证明了,有声。阅读还是有很大好处的。
阅读的乐趣在于什么?
中国古典小说理论有一个非常漂亮的词,也是中国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叫做留白。
简而言之,就是事不必满,留些空白。
小说写得惊心动魄之处,本觉这里应有千言万语,却忽然间一字皆无。
留下大片空白的空间,供你想象,供你思考,供你自己去构建那个世界。
还有两个字,现在似乎已经被大家用烂了的,叫做共鸣。
读到某一句某一段某几个字,某几处描写。
仿佛觉得这些生生写下的,就是你身边发生的事,就是你此刻的感受。
那种寒毛倒竖,皮肤上骤然一冷,眼底湿滑的感觉。
却是有声阅读怎么样也给不到你的。
做一个普普通通,还希望往上挣扎的现代人,没有高效的学习方式一定是行不通的。所以作为逻辑思维,樊登读书会这些优秀的知识,传播媒体的受益人,我还是喜欢在上班的路上,或者下班的行程中听着他们清晰的讲述某些我现在并不能深刻了解的知识。
但同时作为一个囤书癖的重度患者,我那么希望有一个时刻,可以抛开世事繁华,可以断开周围嘈杂的声响。
安静的悠闲的,去读一读书。
有时间去领会那种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有心思去触摸那种云淡风轻,众醉独醒。
去聆听那一份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