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宠爱来的太突然,我们姐俩措手不及,又欣喜不已。
“六一”儿童节这天,七十多岁的老爸·第一次·单独·带着四十来岁的我们姐俩逛街--买礼物!
四十年来,破天荒,头一回,老爸把父亲的宠爱调成了“响铃”模式。
姐俩在首饰柜台前一条条试戴,呱啦呱啦议论着质地、款式、价钱。节俭了一辈子的老爸,斜挎着个小包,跟在身后,在我俩举棋不定的时候,很是豪气地说:“这个太便宜啦!选个贵点儿的!”
我已经顾不上脸上一笑就堆起的褶子,几乎要飞起,辗转于柜台间的,是被父亲娇宠的小女孩儿,难掩溢出来的幸福,欣欣然又傲娇地恨不能向全世界宣布:“过节啦!老爸带着买礼物!”
那一刻,真的,很幸福!
老爸是个脾气温和又极其含蓄的人,从不表现亲昵,记忆里都没有被爸爸抱在怀里的印记。老爸现在年纪大了,却常常提起我小时候的趣事、糗事,芝麻大小的,连我都不记得了:如何挥舞着棍子吆喝着“冲啊~~冲啊~~”从大土堆上翻滚着冲锋下来;如何拖着家里的小鸭子蹒跚着外出找妈妈;如何当着“孩子头”带着一群小伙伴走三里路去上学......
从小到大,老爸没有对我动过一根手指头,连句重话都没有。哪一次考试考砸了,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卷子带回来啊,一块儿帮你分析分析。老爸很少过问我学习,却十分熟悉我的每一个小学、初中、高中老师。老妈说,我高考后查到了分数,老爸好几天没睡好,掂对着我那点可怜的分数,查了很多资料,反复琢磨给我报哪个学校哪个专业。
老爸是爷爷奶奶的长子,我曾悄悄问老妈:生出我来又是个闺女,你们很失望吧?老妈态度很坚决:从来没有过,恁老爸觉着两个闺女很好!我却一直惴惴不安,一度拐弯抹角想知道是不是另有答案:就没想过把我送人,再生个弟弟?老妈更是斩钉截铁:恁老爸说了,有俩闺女,他一直很宝贝,很知足!
妈妈是家里的开心果,我们姐俩总是围着妈妈转,叽里呱啦说个没完,我们想要跟老爸说的,老爸想要跟我们说的,老妈总是中间代言人。我们似乎离老爸很远,可不知不觉,身上有了越来越多老爸的影子,模样举止,脾气性格,待人处事......外人一看,铁铁的老爸的闺女。
工作了,成家了,有娃了,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老爸从来不说想念。每次回家,三个女人家长里短、各种八卦,老爸耳朵背得厉害,每次跟他说话,我们说得费劲,他听着更费劲,拉呱就更少,他却从来不走开,常常一旁不远的地方坐着,默默看书看报,默默看我们聊天,默默打盹困得摇头晃脑。
知道我现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了,需要到外面讲课了,老爸分外高兴:小闺女拐了一个大弯儿,终又能女承父业,每次回家都逮着我,见缝插针给我上课,怎么讲才能逻辑清晰、才能重点突出、才能吸引听众......我回回开心地听,认真地记,老爸意犹未尽地讲,顺带听老爸讲他当年的故事,哎,记得那叫一个清楚啊,七十多岁的人了,连小学同学叫什么都记得!
老妈说,家里下来新蒜了,一点不辣,很好吃。老爸一大早就不见了人影,半天才回来,从早市带回来一大捆带着蒜苗的新鲜大头蒜,一边若无其事地嘀咕着“真新奇,这里卖蒜是按‘头’卖的”,一边把蒜苗分成一小捆一小捆,叶子去掉,捆扎结实,拾掇得干干净净,就怕我嫌麻烦不往回带。
......
我知道,老爸爱我们,一直都爱,只不过,往常都是“静音”模式。
后现代心理学总讲,记忆是基于当下的一种建构,痛苦的记忆是当事人主动的选择。其实,我感觉,幸福也是。当“静音”模式的父爱,调成了“响铃”模式,记忆里的父爱一点点浮现,直到溢满整个回忆,满满当当的。
从潍坊回来后,老赵在饭桌上端着酒杯问我:这次回家有什么收获吗?
我一边鄙视他的煽情,一边夸赞他提的好问题,故作高深地回答他:生命的圆满。
没错,就是“圆满”。因为,心里有了一份稳稳的踏实和妥妥的坚定:不需要再证明什么,我,是被父亲宠爱的女儿!
老爸,以后我再回去,都要带上助听器啊,虽然您总是不太习惯,但是,我特别想跟您多拉拉呱,听您讲讲量子理学、相对论,跟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军事新闻、国际局势,一起说说情感调解节目里心理专家的各种点评。父女俩拉呱这一课,咱得补上!
老爸,我还想再听您讲讲您小时候几十里地骑着车子去上学的故事,那些让您操心的学生们的故事,或者,那个年代搞生产的时候怎么在学校的小工厂里造醋、造墨水的故事;听您讲讲现在如何带着老妈四处转悠,摸清了那么多条公交路线的来龙去脉,怎么学了忘、忘了学,最终搞定了微信支付,还要琢磨着如何用手机打车......真的是百听不厌!
老爸,真的很愿意陪您溜溜弯儿,坐着公交车看看街景,穿过各个街角,溜达过公园的每一处荫凉;您要好好锻炼身体,营养品要记得吃,健健康康的,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陪您和老妈享享这来之不易的啥事不愁的日子,也顺带把我们小时候落下的欢快的亲子时光,都补上......
老爸,我们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