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谁规定的,月亮一定要在十五的晚上吃,熟透的月亮用手指捏成手枪状,“啵”的一下打下来,随意找个碗倒些水就可以盛满。
十一月的月亮吃起来比较软糯,没有四五月的酥脆,也没有七八月的弹牙。只是,沙沙的感觉包围着舌头,吃完总觉得不够,来回的试图从牙齿间再找到几分消失的味道。可最后还是无奈接受,只得耐心等待下个月份的月亮。朋友阿某不顾规定,喜欢在初一吃,嫩生生的月亮还未长熟就一把扯下吃掉,其实又苦又酸, 一点都不好吃。
小时候,大人不敢给我们吃月亮,怕过了十五吃不到月亮,孩子们就会闹腾,为了图个清净,每当孩子指向月亮的时候,大人都会马上苛责他们,「还不赶紧给月亮道歉,不然睡觉的时候会被月亮割掉耳朵」。于是孩子们总是毕恭毕敬的向月亮道歉,晚上睡觉时胆颤心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摸摸耳朵,看看是否还在身。后来,在吃月亮的时候,孩子总会想再听听那高八度的声音,低下头,吃的更用力了。
我不喜欢把嫦娥当作月亮化身,这样吃起来怪怪的,所以我习惯把月亮的神当成炊饼或者兔肉派之类的,没有负担。 听说某处有许多奇怪的神,什么阿猫神、番薯神、章鱼烧神,千奇百怪。我想月亮和这些神之间大概最大的共同处,是遇到了。
月亮其实不太好吃,至少没有奶油甜甜圈好吃,也没有巧克力蛋糕好看。但是很多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像豆腐脑一样,可以把忧愁统统驱走,像豆沙包一样温柔到细腻。最要紧的是,月亮和其他事物不大一样,不像菠萝油一样咬一口少一分,无论你再用力咀嚼,他仍然停在眼前,一生都未够。
经过早上的浓雾、中午的烈日、晚上的风波,依然不懂分离,说是邂逅,其实都唔需要预告,偷偷成为每个人习惯。